成瘾的内在科学
(2023-05-20 21:59:43)分类: 学习 |
成瘾的内在科学
对于现代人来说,成瘾最大的风险之一就是成瘾物质太容易获取了,当某种东西很容易获得的时候,我们也就更有可能使用这种东西,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就可能会上瘾。
不过近些年神经科学家们发现,大脑中处理快乐的区域与处理痛苦的区域是重叠的,也就是说快乐和痛苦是并存的,处理快乐的脑区也处理着痛苦,反之亦然。
你可以把快乐和痛苦想象成是一架天平或者跷跷板的两端。当我们什么都不做的时候,此时大脑中的天平处于平衡状态,但是当我们吃巧克力、刷社交软件、玩游戏、购物,做这些容易让人上瘾的事情时,大脑的奖赏回路就开始释放多巴胺,于是天平向快乐的一端倾斜,并且倾斜的幅度越大、速度越快我们就会感到越快乐,越想要获得下一次的满足。
然而,这架天平有一个原则,就是它会想方设法地保持平衡。这类似于分子生物学中的一个概念,叫“内稳态”,它是机体能够生存的基本条件,整个机体的生命活动就是在稳态不断受到破坏,而又得到恢复的过程中得以维持和进行的。所以,每当天平朝着快乐的方向倾斜时,人体的自我调节机制就开始发挥作用,自我调节系统就像一个个小精灵,它们会从快乐的一端跳到痛苦的一端,企图抵消快乐的重量,让天平回归平衡。
然而,天平恢复平衡后,不是就停在那里不动了,而是会继续向痛苦的一侧倾斜相同的幅度。心理学中有一个关于颜色知觉的理论,叫作“对立过程理论”,它认为视觉系统把成对的颜色看成对立的。比如当你长时间注视绿色的图像后,将视线转移到空白的墙上并快速眨眼,此时你看到的不是红色,而是绿色的余像。
放在情感上,对立过程理论依然存在,当某种情感消失的时候,不是回到中间状态,而是产生与之前相反的情感,所谓乐极生悲、期待越大失望越大、爱得越深恨也越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人们为什么会成瘾?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放纵自己,迫不及待地想要吃下一口食物,想要点开下一个视频?人们无非是想重新获得美好的感觉,尽量不让它消失,因为一旦脱离这种行为,就会感到痛苦。所以,很多时候导致我们对某种物质或行为产生“想要”的渴望,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快感,更是渴望减轻戒断时所带来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