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凤凰岛艺术资助俱乐部

(2023-05-02 09:50:14)
分类: 学习
凤凰岛艺术资助俱乐部

梵高和他弟弟的故事。梵高在他的有生之年,从未卖掉过一幅作品。除了画画,他也没有其它工作,几乎完全依靠弟弟的资助生活。但长时间金钱资助在他们俩之间引发激烈争论。在梵高看来,这笔人情债越来越难以承受,甚至到了限制他私人生活的地步。比如,弟弟就指责梵高用他给的钱去找妓女。后来梵高就建议弟弟不再无偿赠款,而用购买画作的方式来资助。从此,梵高就似乎觉得理直气壮了,弟弟偶尔寄钱晚了,他还会写信责骂。
梵高后来给他弟弟写信说,当资助一位艺术家时,资助者自己也就参与了艺术家的创作。他买回家的那些画,并不是买回一件商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等于是买回了两个人共同创作的作品。梵高在信中说,他梦想着改革艺术行业,让
艺术品商人参与到艺术家的创作中来,艺术品商人们成为艺术家的大家长,提供画室、食物、颜料和其它所有生活必需品。
当代画廊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按照梵高想象中的艺术品商人形象来给自己定位的。他们把自己视为“艺术保护人”,是艺术家的朋友、银行家、保姆,也是艺术家作品的第一诠释者和推广者。画廊从不直接买下艺术家的作品,而是与他们建立一种长期关系。当他们互相看中,签下盟约,艺术家会把未来相当长时间内的所有作品都交给合作的画廊,由画廊老板自主定价。而画廊会定期资助艺术家生活,同时为艺术家制定长期推广发展计划,为他举办展览,组织评论。当作品卖出后,收入款项会在双方之间妥善分配。
画廊与艺术家之间的这种交易形态,更接近于某种人情往来,画廊资助艺术家,艺术家回馈作品给画廊,艺术作品的买家同样是用购买作品的方式来支持艺术家和画廊。你看,虽然当代艺术交易归根到底是要依靠大量金钱,但这个市场本身却依赖于一个互助互利的社会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每一个参与者至少在表面上都不以追逐利润为目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