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处之道
(2022-10-13 17:07:06)分类: 学习 |
相处之道
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的一举一动,都是对别人的表演。这个表演中包括了自己的生存模式、生活风格。你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你就会做出相应的反应,形成相应的生活风格。他认为早期的生活风格,在3-5岁的时候就已经基本形成了,所以我们能从一个小孩子的行为预测出他将来的生活风格。
我们与世界相处,免不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苦难,面对苦难人会有不一样的应对方式。
自卑是有两种程度的,一种叫自卑感,一种严重的叫自卑情结。自卑感不是病,自卑情结就是一种心理疾病了。自卑感是我们每个人都会存在的一种复杂情感,可能在遇到某些我们不擅长、不熟悉的事情时,这种感觉会比较明显,而在我们做自己拿手的事情的时候,这种感觉就不存在了。比如说我对着自己喜欢的人,紧张到说不出来话,觉得自己配不上人家,但是我和其他的朋友都能正常地聊天,那就不能说我们是一个有自卑情结的人。自卑情结是一种过度、过分的自卑情感,就像一个人做什么事情都是往后缩,都觉得自己不行。
争取优越感的动作总是朝向生活中无用的一面,真正的问题却被遮掩起来或避而不谈。
自卑感其实是和我们童年时候父母对我们的态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父母包容、爱护小孩,小孩就不容易感受到不平衡;如果他们忽视、冷漠,那么孩子就容易认为自己是没有价值的,容易产生自卑感;如果特别溺爱孩子,那孩子一遇到挫折的时候,就会怀疑自己,或者是过度补偿。
自卑感带来的大部分怪异行为,归根到底都是因为缺爱。
有自卑感的人意识到这一点后,就可以试着让自己忙碌起来,用真正的成绩去建立自己的自信,在自卑这件事上,只有自己救自己,别人是没有办法的。
我们强调社会文化在个人发展中的作用,我们认为与社会共生的卓越才是真正的卓越。因为虽然我们是独立的个体,但是就算我们某个人再牛再厉害,也不可能脱离社会存在,我们的成就都是建立在现在社会已有资源的基础上的。这种优越感是对比自己,发现自己有进步,发现自己对社会有所贡献,就和我们所说的纵向比较有点类似。
之前我们也说过,如何建立自己的自信,是拿自己和以前的自己比较,而不是拿自己和别人比较。
我们再来看追求个人的卓越,这种方式简单点来说就是通过打压别人来获得快感,或者是通过炫耀来获得关注,通过抨击别人,让别人不爽来让自己痛快,忽视了别人的需要,也不顾及别人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