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张爱玲
(2022-05-20 17:42:42)|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谈 | 
了解张爱玲
张爱玲的外公是李鸿章,1920年出生,父母给她起了个名字叫小煐。在圣玛丽亚学校报名上学的时候要填写名字。她妈妈觉得张煐这个名字实在不好听,太,她妈妈随口就给张爱玲起了一个英文名字,叫作Ailing。随口给她起了一个名字叫烦恼,然后根据这个Ailing的译音,把她的中文名字定为爱玲。
14岁的时候,写了一个小说叫《摩登红楼梦》。因为张爱玲太喜欢《红楼梦》了,她这一辈子都在研究《红楼梦》,
1932年的时候,《风藻》杂志上刊登了她的作品《不幸的她》,这应该算她刊登出来的处女作。《风藻》是他们的校刊,之后高中的《国光》又发表了她的《牛》《霸王别姬》。
她说:“我要比林语堂还出风头,我要穿最别致的衣服。周游世界,在上海有自己的房子,过一种干脆利落的生活。”在中学毕业之前,她所期待的人生是这个样子的。
后来她以远东地区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伦敦大学。但是在这个时候,二战已经发生了。所以伦敦大学就给了她一个通知,说你可以改上香港大学。
1941年12月8日,日军进攻中国香港。张爱玲作为学生,要做志愿者。因为打仗的时候,学生们都要做志愿者,有人去做护士,有人去做防空员。她的任务是做防空员,就是飞机来的时候,你要警告大家。
1942年5月,因为中国香港已经完全沦陷了,她在中国香港待不下去了,所以就回到上海。
她一战成名的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和《沉香屑·第二炉香》发表在了《紫罗兰》的创刊号上,这就是张爱玲开始成名。
1943年23岁每个月都有新作品诞生。
那个时候她写了《茉莉香片》《心经》《倾城之恋》,1944年发表《封锁》《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花凋》《留情》,
那时候文坛觉得张爱玲是一个横空出世的最美的收获。她把小说收集为一册,交给杂志社刊行,书名就叫《传奇》。在前言中她解释说,书名叫《传奇》,是为了在传奇中寻找普通人,在普通人中寻找传奇。张爱玲的价值观是“出名要趁早”,所以趁热打铁很重要。
1947年4月,她又写了《华丽缘》《多少恨》,《多少恨》就是我们后来所知道的《不了情》。
1952年张爱玲离开了中国大陆。因为她突然收到了港大发来的信,说现在战争结束了,你们可以回来,接着把没读完的学位读完,你还有半年的课没读完。
这个期间她帮助翻译《老人与海》。我们今天看到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有一个版本就是张爱玲翻译的。然后她用英文又创作了一个以土改为背景的小说,叫《秧歌》。这个小说获得了非常大的成功,到现在评价都很高,获得了《纽约时报》的好评。同时又用英文创作《赤地之恋》等等,
胡适跟张爱玲都很喜欢《海上花列传》,因为它是苏州话写的,所以大量的人读不懂《海上花列传》到底怎么回事,所以胡适就鼓励张爱玲把它翻译一下。张爱玲给大家翻译了一个白话文版本的《海上花列传》,把《海上花列传》“救活”了。而且她还把《海上花列传》翻译成英文。
张爱玲六十年代自传三部曲:《少帅》、《雷峰塔》、《易经》。
夏志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从事文学研究与教学。五十年代初,他就开始系统地研究中国现代小说,并从事英文本《中国现代小说史》的写作。
在他写的《中国现代小说史》里边,鲁迅占了27页,张爱玲占了41页。夏志清第一次正式地,把张爱玲请进文学史,并给予她重要的地位。
他说:“对于一个研究现代中国文学的人来说,张爱玲该是今日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仅以短篇小说而论,她的成就堪与英美现代女文豪,如曼殊菲尔、安泡特、韦尔蒂、麦克勒斯之流相比,有些地方她恐怕还要高明一筹。《秧歌》在中国小说史上,已经是本不朽之作。”《金锁记》“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在夏志清看来,只有曹雪芹能够超过张爱玲,这个评价真的是非常高了。
张爱玲说人生有几件恨事:
第一个叫海棠无香,
第二个叫鲥鱼多骨,
第三个叫曹雪芹《红楼梦》残缺不全,
第四个叫高鹗妄改——死有余辜。
1995年的9月死于心血管病。
(她)避世而不弃世,执着而不自恃,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对生活负责,所以她还认真做她应该做的事,拒绝她不愿意不喜欢的事,她没有拒绝人生,她只是拒绝苟同这个和她心性不合的时代罢了。”
							
		后一篇:流量是赢得人心的结果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