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
(2021-05-17 07:21:31)分类: 学习 |
《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
《牡丹亭》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叫杜丽娘的美丽女孩,一个春日,她在花园中徜徉,面对无边的春色,感叹道:“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然后,含情脉脉的少女在落花中睡去,在梦中,她爱上了书生柳梦梅。梦醒之后,得不到的爱情折磨着杜丽娘,15岁就死去了。在去世之前,她惋惜自己美丽的容貌,留下了一幅自画像。现实中的柳梦梅阴差阳错看到了这幅自画像,不可自拔地爱上了画中的女孩。最终,两人的爱情让杜丽娘复活,终成眷属。杜丽娘因梦生情,一往情深,在爱情面前,生与死,真与幻,一切人间的限制和隔阂都显得那么脆弱。
杜丽娘这样一个女主角,让江南的才女们陷入了痴狂。她们把杜丽娘当成是心中的理想女性,希望像她那样,把爱情当做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也期待能像她一样,在生活中获得美好的爱情。她们中的很多人,因为《牡丹亭》开始沉迷于文学,沉迷于整理校对书稿。
这些故事中最感人的,是三位才女一起评点《牡丹亭》。故事要从一个叫陈同的年轻女孩子开始说起,她跟同时代的女孩子一样,深深地爱上了《牡丹亭》的世界。她表达自己爱的方式,是夜以继日地校对《牡丹亭》,同时在书页的边缘写下自己内心的感受,也就是评点。不幸的是,陈同在她的婚礼前夕死去了,她去逝之后,写满评论的《牡丹亭》被带到了她未婚夫的家中。她的未婚夫名叫吴人,是一个诗人。很快,吴人又迎娶了另一位才女,名叫谈则。谈则也跟陈同一样热爱《牡丹亭》,她看到了陈同的遗稿,里面的评语深深地打动了她,于是,她把自己的评语和陈同的写在了一起。
那个时代,带着评点的通俗文学是一种独特的文本,是可以公开流传的,两个才女评点的《牡丹亭》流传出去之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很快,整个杭州的文学圈都在谈论它。然而,婚后的第三年,谈则也去逝了。过了十几年,吴人第三次结婚,又娶了一位才女,名叫钱宜。钱宜也深爱着《牡丹亭》,更被两个姐姐的评点深深打动,她说服了自己的丈夫,变卖了自己的首饰,把自己的评点也加进去,一起在杭州出版了。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女性文学批评著作,《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
杜丽娘式的至情成了江南才女们的信仰。在她们心中,情真可以不受时间流逝或是肉体死亡的约束,人活着就要活出这种真情。她们开始通过评点,通过各种其他的方式,表达这种价值观,实践这种价值观。
这种对于真情的痴迷,其实和当时整个社会的氛围是一致的。随着思想的发展,晚明的文人士大夫也开始重视人的真实情感,他们觉得人的情感不再是应该压抑的对象,而是有正面价值的。晚明思想家李贽提出了“童心说”,提倡追求人天然的本性,认为好的文学作品就是对人内心自我的真实表达。这种思想影响了《牡丹亭》这样的文学作品,又通过这些作品,改变了当时女性的内心世界。才女们也通过评点《牡丹亭》,有机会让她们的情感、思考公开,成为影响当时社会文化的力量。所以说,才女和《牡丹亭》成了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独特的文化现象。
前一篇:把离职员工变成财富
后一篇:像立轴山水画一样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