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会“被打断”—高效学习武器之三

(2020-02-05 19:39:46)
分类: 学习
学会“被打断”
—高效学习武器之三

学习这件事情真的不是全靠天分,而是有一套系统的方法论,而这些方法论几乎颠覆了我们惯用的方法。希望儿子掌握四个高效的学习武器。

为什么说“被打断”反而能更高效地完成任务,在学习和工作中,被人打断都是一件非常让人讨厌的事情,然而对于处理复杂问题时,反而可以给你增加更多的创造力、更高效地完成这些工作。

先从著名的蔡加尼克效应说起。蔡加尼克和她的导师勒温经常去的一家咖啡馆,他们观察到的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这里的服务生记性非常好,能把每个客户要的东西都记在脑海中,从来不需要做笔记。但一旦付完账后,服务生就像把账单从脑子里删除了一样,忘得一干二净。对于这个现象,蔡加尼克展开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她安排受试者在短时间内完成20来项任务,并随机地打断他们,再指派新的任务给他们。测试完后,蔡加尼克让每个人罗列自己做过的小任务,那些被打断而未能完成的任务往往记录在最前面,而且这些任务被记住的概率比其他任务高出近一倍。

最后蔡加尼克得出结论,当一个人在全神贯注地完成某项工作时,一旦被打断,他会对此留下深刻的印象,内心还会生出一种强烈的渴望去完成这项工作。

后来的心理学家们进一步发现,在这种强烈渴望的驱使下,大脑的感知力会充分调动你的感知、思维甚至心态,去关注身边的一切,以期完成你最初的目标任务。接下来,你的脑海中会捕捉到各种与任务相关的信息。

你可能听过阿基米德的故事,他在洗澡时突然灵感涌现,想出了通过排水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为什么阿基米德一辈子都在洗澡,这次却能在洗澡中,捕捉到排水体积和密度的关系呢?没错,这是因为他接到了测算皇冠密度的任务,于是在做洗澡这类看似与工作无关的事情时,大脑依旧在捕捉相关信息,于是就有了灵光乍现的一刻。

你要怎样做才能更科学高效呢?你可以在遇到瓶颈时,尝试切换自己的现在的学习状态,换换脑子去做其他的事情。

著名科幻作家,《三体》的作者刘慈欣也曾提到过这种方法,当他遇到瓶颈时,就会主动放下手上的工作,然后走上好几个小时。他说自己创作的时候,“很多主意不是一瞬间灵光闪现就有了,而是像一棵植物那样,在那里慢慢生长,时候到了,你自然就看到它了。”
在大脑卡壳时,不妨打断当下的学习,让大脑神奇的感知力帮你找出问题的答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