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最后一节课的题外话
(2016-01-02 08:49:10)
标签:
旷课缺课点名诚信代价 |
分类: 教育 |
2015年最后一节课的题外话
今天12月31日,是本学期的最后一堂课,来的同学比平时多了一些。为什么多了一些?是因为我要求每个同学必须在今天“亲自”交上自己的课业小论文。平时缺课甚至不来,到最后交上作业,想拿个成绩学分,这是有些同学的小算计。
我们的大学生,对于中国社会中司空见惯的不诚信可能都感到憎恶和愤怒,这种不诚信已经让中国社会付出了极其巨大的成本和代价。但有没有想过,这种不诚信也让我们每个大学生付出了巨大的成本和代价?旷课、缺课却能照样取得学分,为克服这种“不公平”现象,教师不得不在每次上课时点名。一次点名10分钟,一学期18次课,就得180分钟,三小时啊。一门课36课时,其中有4节课是用来点名的!全校一学期有多少课?我没统计。以一千门课计算,点名花去的时间高达3000小时,相当于4500个课时,折算一下,几乎是10个本科生4年的全部课时。本科学历4年,全校点名用去的时间,就相当于80个本科生全部课时的代价。以学费计算,至少160万元,加上生活费、住宿费,已在200万元以上,国家对于每个大学生的教育投入、教师的薪酬等等还不在内。代价还不止于金钱,更可怕的是大学生寸阴寸金的学习时间。
个别学生不诚信的行为,要每个大学生为之付出代价,同样是不公平的事情。由此,我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大学生对自己身边直接侵犯切身利益的事情不能行动起来加以制止?我还想到另外一个问题,现在能够以缺课、旷课方式取得学分的同学,将来走到社会上去,是否还会做些更加投机取巧的出格事情?未来中国社会是否更加美好,与今天的校园生活并非毫无关系。是否有诚信的学习,是否有诚信的做人,应该成为大学生最敏感的一道耻感线。如果你曾经旷课、缺课,还想交上这份作业,取得这份成绩,得扪心自问,有没有耻感;如有,为什么还要做?
大学课堂,现在讲教学太多,讲教育太少。今年的最后一堂课,我讲点与教学内容无关的教育问题。但愿诸位在新的一年中,开始一段有道德感生活和行事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