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罗店镇印象杂感

(2013-10-22 15:47:13)
标签:

罗店镇

城镇业态

旅游特色

旅游

分类: 杂谈

罗店镇印象杂感

夫人退休在家整天忙家务,星期天儿子外出同学聚会,车子留在家里,便带夫人出去“溜车”。去的地方是从未去过的罗店镇。中学时在罗店附近的一个生产队“学农”,但从来没有去罗店镇逛过,四十多年以后去一下,也算是“圆梦”之行。

车行三十多公里,进了罗店镇。下车一看,还真热闹。市口耍猴的,围了一大堆人。店铺林立,卖衣服卖鞋卖包,清一色打折促销,还有“厂家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委托本店一律20元出售”的大喇叭么喝,“厂家库存清仓全部一折出售”的大标语“养眼”。春秋乱穿衣,街上的男男女女,穿汗衫短裤的,穿西装不戴领的,穿超短裙的,穿长裤的连皮靴的,简直是夏装“清仓”、冬装展销的流动广告群。街上的口音也是南腔北调,四川的、安徽的、湖广的、山东的,应有尽有,就是向当地人问路,也是清一色的“上海话”,听不到当年的罗店“土话”,也不能不令人有点“乡音”已改之叹。

“老街”在哪?问了几个,都说就在这儿。看看水泥建的楼房,新式门店加上“三行道”的马路,怎么也不像“老街”的样子。好在镇子不大,溜达了一会,终于找到了真正的“老街”,不过是改造过了的。上海的老街,大体可以七八个人并行,“赶集”的时间,很容易弄成“摩肩接踵”、“挥汗成雨”的壮观。可一进罗店老街,发现像我们这样的“观光客”“寥若星辰”,沿街各店陈列的商品无一例外,照例是打折促销的服装、衣帽等工业品,当然,比老街之外大市口放的要“精致”些,但“人气”差异不可同日而语,反正,从街头走到街尾,没有摩过一次肩,接过一次踵。

走了一个多小时,肚子饿了,想找个地方吃饭。这才发现了这个镇、这个老街的“规划”出了什么问题。整个老街,没有一间冒烟的餐厅,完全不许“人间烟火”;老街之外,一律廉价食摊,很少有十张餐桌的“大饭店”。这完全不是供游客来的地方,既然没有这个考虑,本地人不去,“外地人”不来,老街“仿古”弄那么多新“老房子”干什么?

大老远的跑到罗店来“圆梦”,这么扫兴地离开,有点心不甘。便“摸到了”当地有名的“宝山寺”,买了张10元的“香火券”,既没香,也没火地进了寺院。这座寺院还真有特色,完全木结构的仿古建筑,里面的佛像也是木雕,选料做工,堪称一流,除了有一家人在做道场之外,完全没有游客。我不知道是那个工程院设计,那个工程队施工的,这样精致的漂亮的做工,放在杂乱无章的罗店镇上,招不到游客和香火,真有点亏了。原来以为和尚还没有“进驻”,走出庙门,往旁边一看,发现老庙还在,不过山门紧闭,进不去了。

上海的老镇,拆了得不少,前几年拆了的闵行镇,至今闵行人还惋惜不已:“我们的闵行镇,可是已经形成二横二纵的老街啊!”。是啊,一个镇的老街,大抵只有一条,能够二纵二横的,凤毛麟角。罗店镇,本来就是小镇一个,老街“改造”,老庙“新建”,花了不少心思,但缺了心眼,除了给人看的,买的,就没有想到给人吃的。南翔有小笼包子,七宝过去有“七宝大曲”,现在没了,但变了法子搞来许多糖藕、糕点、汤团、杂什之类的小点,老街逛玩,胃容量也就八九不离十了。

小镇业态的特色,在小镇规划中,也是一门学问。用了心思、花了钱搞了些古建,有的还搞得不错,却引不来游客,靠小商小贩卖廉价商品,打折促销,掀不起大浪,更不会引来人流如潮。镇政府还得在业态特色上动点脑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