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他错一辈子”
(2013-03-18 09:37:35)
标签:
张守常中国近代史学界逸事文化 |
分类: 人生 |
“让他错一辈子”
张守常先生过世快一周年了。平生与他开会时有所接触,并无交往。张先生给一般人的印象是一位严谨而精通近代掌故的学者,操着一口很溜的京腔,说话不紧不慢。但在我的记忆中,他是一位有“趣”的老人。
郭豫明先生是北师大历史系的毕业生,生前曾对我说起一件事。有位当时还算是年轻的学者,写了一本大书,声誉鹊起。一次学术会议上,张先生私下提醒这位学者,大书当中存在着小错误。不料这位青年人竭力辩解,不认错。张先生十分生气。事后,张先生对郭先生说:“明明错了,还不认错,就让他错一辈子。”
2000年,义和团运动一百年周年纪念学术讨论会上,我提交的论文是《己亥建储与义和团运动》。会上宣读之后,休息时间,张先生悄悄走到我身边,问道:“你知道大阿哥溥儁在什么地方离开宫里的?”说实在的,当时撰文时我曾经想查找一下,一时没有找到,因为与文章本题关系不是太大,所以就“放”过去了。张先生笑眯眯地看着我,我也笑眯眯地看着他。他的笑眯眯,或许是看看我这个晚辈是否诚实;我笑眯眯地看着他,是因为我想了那句“让他错一辈子”的趣话。我可不想“一辈子不知道”,于是我告诉他我没有找到相关的记载,不知道,望先生告知。于是,张先生以十分肯定的语气告诉我:“他是在洛阳离开的。”
不要错而不认错,不要以不知为知,这大概是我从张先生不多交往中得到的一个教诲。张先生的这两次“私下交谈”,都是给年青学者留个“面子”,而于“对错”“知否”的态度,并不以长者身份赐教,而年青人的学识品行却马上在他眼里洞然。
写下这段文字,既是张守常先生逝世周年时的缅怀,也为了给年青学者留下一段史学前辈的逸事,或许有所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