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少卿先生八十寿诞杂感
(2012-08-16 21:52:56)
标签:
蔡少卿会党史文化 |
分类: 人生 |
蔡少卿先生八十寿诞杂感
今年六月在北京开会,蔡少卿先生的高足刘平告诉我,今年八月,蔡先生八十寿诞,弟子们准备为他祝寿。我当时马上说,我一定要去南京一次看看他。
认识蔡先生,是在1983年,那时,我的导师魏建猷先生正在筹备明年召开一次全国性的会党史学术研讨会,请蔡先生来上海一起商量办会的事,征求他对魏先生主编的《中国会党史论著汇要》纲目的意见。蔡先生来上海,就由我作陪同。大事先生们一起商量,小事就由我这个后生帮忙。那时蔡先生刚五十,身体很棒,在上海的两三天时间,除了商量工作之外,我的主要任务就是陪他买书,南京路、福州路的书店都靠步行。烈日之下,他的衣服都湿透了,回来的路上,在车子上还不停地翻着新买的书,这种高兴劲,大概也只有读书人能够体会到。
蔡少卿先生是邵循正先生的弟子,早在六十年代,就发表了《关于天地会的起源问题》,第一次运用清宫档案史料,提出了乾隆二十六年创立天地会的新观点,成为国外内著名的会党史研究专家。第二年,中国会党史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师大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一致决定成立中国会党史研究会,推魏建猷先生为会长,蔡少卿先生为副会长。那年我结婚,第二年暑假,带妻子去南京旅游,住在南京大学的招待所。请蔡先生借了两辆自行车,把南京的一些名胜跑了个遍。1988年魏先生去世,当年在上海师大举行的第二次会党史学术研讨会上,大家共推蔡少卿先生为会长,我因为会址单位的关系,忝任秘书长。我在大学和研究生时期,专攻晚清财政史,因为导师和会务的关系,也与秘密结社史结下了不解之缘。从1983年参与魏先生主编的《中国会党史论著汇要》开始,几乎同时与蔡先生结识,可以说,蔡先生也是我从事中国秘密社会史研究的引路人。以后,由于会务工作的关系,我几乎每年都得去南京,听取蔡先生对会务的指示和商量工作。光阴飞逝,到了2004年,因为蔡先生已过七十,根据民政部的社团管理条例,不宜再担任会长,经理事会一致通过,推他为名誉会长,并授予蔡少卿、秦宝琦、赫治清、胡珠生先生突出贡献奖。承蒙诸位前辈的提名和同行的厚爱,由我接任会长,但自知学问声望精力,远不如魏、蔡二师,实在有点勉为其难。
接下来的几年,有点不堪回首。连续三次大病,足几不敢出沪,南京蔡先生处也已久违。听到刘平讲蔡先生八十寿庆,我自然得登门道贺。一是为魏蔡二师的友谊,二是与蔡师三十年的师友之情,三是为蔡先生对中国秘密社会史研究和中国会党史研究会的巨大贡献。8月10日,申请驾照的大路考试结束,第二天我就给蔡先生打了电话,接电话的是潘师母,原来蔡先生正在参加弟子们为他举行的寿庆活动。12日,与蔡先生联系上了,他再三劝我不必来宁,我还是约定明天中午见面。夫人听说我要去南京为蔡先生祝寿,也要与我同行。
13日清晨,我们早早登上去南京的动车,中午时分到了南秀村。蔡先生特意安排刘平在大门口迎候。几年未见,蔡先生虽然神貌依旧,但体力已见衰弱。两天来弟子们源源不断的祝寿,他明显有点疲劳,我也不敢再提为蔡先生摆宴之事。蔡先生与师母依然居住在我熟悉的两居室旧屋,作为一个声誉卓著的80后老学者,还住着这样区区六十多平米的房子,与许多80后的年轻人相比,真可谓陋室。潘师母患有严重的腰椎病,只能靠蔡先生照料。八十岁的老人每天要买菜煮饭,看病扶持,让我看到了老夫老妻相濡以沫的晚境。叙叨三十年来的往事,彼此不免感叹。但谈到四十多名弟子从日本、韩国和祖国各地赶来为他祝寿,蔡先生由衷地感到当一名教师的幸福,他还高兴地送给了我一本他弟子们为他寿诞而出版的学术论文集《多维视野下的中国社会变迁》。
在我们离开蔡先生家时,蔡先生还特意关照他的弟子孙江和刘平等一起请我们在西园餐厅用了午餐。当我得知孙江已经由日本回国,正式到南京大学任教之后,非常高兴。我知道,孙江是蔡先生最得意的弟子之一,以前也时常听他念叨。有这样的弟子在身边“伴老”,也是蔡先生八十寿诞的幸事。
我无法再像年轻时代那样去南京“朝出晚归”,只能休息一晚之后,第二天才登上回沪的列车。列车飞驰向前,我的思绪却在时空中千折百回。与蔡先生一起在南京路、福州路买书,在他的陋室里谈工作,在学术会议上聆听他精彩的报告,打开他赠送的学术专著挑灯夜读的情形一幕幕浮到眼前。这是一位陪伴我整整三十年学术道路的长者,受益良多,终身难忘啊。弟子朋友们的热闹祝寿会很快过去,老病缠身却难以挥去,思念及此,不免有些暗然。
人生无法避免老病,但人生的意义不会因为老病而消逝。一个学者的生命镕铸在他的学术著作之中,一个教师的生命延续在他的弟子身上。蔡少卿先生从青年时代即从事中国秘密社会史研究,卓然成为大家,他的学术成果为国内外同行所公认,他的学术著作将被世代传阅,他培养的弟子薪火相传,事业会不断光大。八十岁的蔡少卿先生,不可能再像年轻人那些进行艰苦的学术研究,也不可能继续在讲台上诲人不倦,他面对的将是更艰难的人生道路。作为晚辈,我们衷心地祝他晚年健康、幸福,同时,对他已作出的贡献,抱着深深的敬意。
蔡少卿,1933年生,苏州人。1956年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师从邵循正先生。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会党史研究会会长、名誉会长。著有《中国近代会党史研究》、《中国秘密社会》、《民国时期的土匪》(合著),主编《再现过去:社会史的理论视野》、《中国秘密社会概览》、《中国社会史丛书》、《中国秘密社会丛书》,点校《薛福成日记》,任《中国秘密社会》(七卷本)副主编。2001年获美国国家有组织犯罪研究中心“弗雷德里克·密尔顿·特雷什高级研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