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与人道
(2012-08-18 11:13:31)
标签:
人性人道强拆杂谈 |
分类: 政治 |
人性与人道
人性与人道,是人们经常使用的两个概念,其中的差异却不多道及。人性是指个人,人道则是指社会。没人性者,行事肯定不人道;行事不人道者未必没人性。但是,行不人道之事者,通常人性是有缺陷或严重缺陷的。把别人当作人来对待时,必守人道,于是乎我们说他有人性,是由人道而及人性。反过来,当一个人对人不行人道时,别人也就视其为无人性,对无人性之人如何对待,可谓众说纷纭,有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
一是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个“其人之道”,可以是“人道”,也可以是“非人道”。
一是毋以其非而为非。也就是说,他不人道是他的错误,但我们如果不对他人道,则是我们的错误;不能因为他犯错,就是我们犯错的理由。
这两种观点,都是建立在我们有力制服无人性、不人道的前提之上。比如,前两天穷凶极恶的周克华被击毙,成千上万的警察治服一个罪犯,就是力所能制。但是,遇上力所不能制的时候,就会出现人道主义危机。
比如说,房产商叫上几百个打手,用推土机强拆别人的家园,平头百姓当然不可能“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如果再加上几个警察官员为之撑腰,事情就变成“我就对你不人道,你能怎么着?”几十万元一亩的良田当作荒山野地用一二万元强征强买,当年地主老财都干不了的事,如之行之于光天化日之下,说句“没人性”,一点都不过分。讲中国存在人道主义危机,当局也受不了,更可怕的是有人做得却说不得。
平头百姓无力制服一些不法房产商和暴戾的官吏,只是暂时现象。做下亏心事、拿了黑钱的,哪一个不是身揣护照签证,随时准备“乘桴浮于海”。孔夫子当年不过是因礼崩乐坏而“道不行”,存着出逃海外之念,今天的奸商贪官,则是“行不道”而“时刻准备着”。要被弄得家破人亡、风餐露宿的人们“毋以其而为非”,恐怕很难。
所以,如何对待无人性、不人道之事,力能制之“毋以其非而为非”固然有理,力不能制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未必荒谬,这不是学理分歧,而是形势差异。法制如果不在无人性、不人道之事发生之时开眼,等到有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再以“毋以其非而为非”之名施以重典之时,难免“早干嘛去了”的责问。
只有“早干嘛去了”的责问,而没有“早干嘛去了”的问责,就有了如许多的无人性、不人道的事情腾于报刊网络,不断累积民怨民忿,社会的戾气只能以暴力的形式发泄。依法治国,有犯必惩,虽无人性者亦不敢为非作歹,“毋以其非而为非”的人道方有所系所倚。古人有言,“衙署增一吏,民间添一虎”。官吏是虎,必须依法圈养,纵虎为患,人道岂能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