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挂帅何时休!
(2011-11-20 13:30:55)
标签:
分数教育主管部门教师九年义务制教育教育 |
分类: 教育 |
分数挂帅何时休!
昨天刚写完《人生有没有意义?》,其中谈到,“现在考分唯上的教育制度观念,完全扭曲了社会对于学生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评判标准,说一套做一套成了中国教育制度最大的虚伪,作为教育机构的从业者和领导者,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已经出了很大的问题。”今天,就看到了安徽阜南二小两位小学生吃药自杀的报道,虽然已经及时抢救,没有酿成重大死亡事故,但这声警钟是否能够唤醒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我们拭目以待。
事情是两个小学生因为数学姜老师平时对她们学习成绩不好经常批评,早已心生愤怒。姜老师在班上公开向她们催缴补习费用,使她们自尊心更受伤害,决定以喝“敌敌畏”自杀以报复。事发之后,姜老师被停课接受调查。事态如何继续,相信媒体还会追踪报道。
从表面上看,这个事件与姜老师的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但根子还在于国内中小学异常嚣张的分数挂帅的风气。
我毫不否认,教师从业者并非都能“为人师表”,其中也有败类,但是,与其他职业部门相比较,教师群体整体,素质相对较高。但是,在分数挂帅进行考核的情况下,教师所承受的压力,比大多数职业岗位要大得多。因为教师面对的是许许多多个性多样、天分差异、家庭环境极不相同的学生,要教他们都取得较高的学习分数,这很难做到。教师自身也有能力高低不同,一个能力很强的教师,如果班上的学生普遍天分较低,这个教师的才能几乎很难发挥出来;一个能力一般的教师,如果所教的学生大多优秀,也不会暴露他的弱点。
用分数来考核学生,情况大体也是如此。有些学生学习很努力,但分数上不去,大多是未“开窍”。这些学生,天分并不差,只是开窍早晚的问题。更有些学生直到工作以后才“开窍”,在学校学习成绩很差,但工作以后表现出色。此外,还有一些学生或缺乏学习兴趣,智商不高,无法应付清晨自修,白天上课,晚上做作业这种枯燥而又紧张的学习生活。
我们提倡教育应以学生为本,这套大道理,每个教育部门的领导背得滚瓜烂熟,但是,面对中国教育的现实,他们每个人都在欺世盗名。因为,教育世界的分数挂帅已不是一年两年,为祸之烈,也不是最近两年的事,但“屡教不改”,为什么,因为分数挂帅进行考核管理,最简单、最省事!拿着这把尺子量学校、量老师、量学生,一眼分明;而学校、教师、学生都只能顺着这根杆往上爬。
量学校,小学考上重点中学的人数越多,就越有机会升格为重点小学;初中考上重点高中的学生越多,也可以脱颖而出,有机会升格为重点初中;高中考上大学,尤其是名牌大学的学生越多,也就越有机会升格为重点高中。一列“重点”,财政投入、职称岗位随之增多,师资力量增强,生源情况也会明显改善。用分数调动学校之间的竞争,教育主管部门不必为分配教育经费、职称名额、师资岗位、建设费用之类的事耗费太多的精力。“保重点”,谁也翻不了这个案。
作为校长,首要任务就是把分数高上去,就像许多政府把GDP搞上去一样。省里、市里、县里搞重点学校,学校就搞重点班级,把学生分甲乙丙丁各级,分为好班差班或重点班普通班,师资力量往重点班倾斜,重点班的教师和学生担负着为学校争光的重任。
量老师,这把尺子也十分有效。学生分数上升,教师受表扬、有奖励;学生分数下降,教师受批评、有处分,晋升职称、增加工资、奖金数额都受影响。不是名利双收,就是名利双失。处在这种压力之下,每个教师都会把压力转到学生身上,让学生多做作业,多上校内校外的补习班。那个学生成绩下降,影响的都是教师的名誉和利益。一些“差生”,于是乎成为一些教师的“出气筒”。语、数、外是中小学的主课,也是分数挂帅的“重灾区”,这三门课的教师承受的压力最大,出问题的也集中在这些课程中。
的确,教育主管部门不断三令五申,要减轻学生负担,禁止学校和在职教师开设补习班,但是,在分数挂帅的情况下,怎么可能减轻、禁止?因为多做习题、多听辅导,多少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数啊。既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少吃草,这不是南辕北辙吗?
要中国教育面貌发生根本的改变,首先是要夺去分数这个帅位,建立复合的考核评估机制。由于大学招收制度尚未改变,对于小学、初中的考核指标可以先行改革。现在的初中生已经学到发达国家高中生才学习的内容,是因为我们的上课时间太多,小学学完了初中要学的东西,初中的只能学高中的东西了。把课程数量和难度降下来,分数的帅位就保不住了。小学生要多给“玩”的时间和课程,初中生要多给“看”和“写”的时间和课程,学校经费投入完全根据学生人数和相关教育设施的标准分配。九年义务制教育,是公民的权利,教育经费均衡投入,是法律原则,哪需要分数这个“帅”。放着正帅不管,另搞出分数这个帅,这不是扰乱国家法制吗?中国教育的乱象,根子在哪里,不需要我再多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