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水灾牵动着大家的心,也自然成了网络热点。在为军人不怕危险不辞辛劳冲锋在救灾一线点赞的同时,不少人也质疑政府治水不力。比如质问武汉政府129.85亿元改造排水系统工程款花哪去了?比如有人自己家被淹了就骂县长、市长了。甚至有不少人说:几千年前,大禹都能把水治好了,我们现在为什么还治不了大水?领导人都干什么吃的?
每当水灾,我们总想起大禹治水,总以大禹治水来说事。因为大禹治水成了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大禹的智慧和精神已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饱受水灾之苦的民族一个精神慰藉。但大禹治水只是个神话故事:大禹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感觉基础设施、公共事务没做好,质疑、批评政府是可以的,但真是远古的领导人能力强能治水?大禹治水真把水治好了?古代就没有水患了?
大禹治水治的是黄河流域的水灾,据说后来还到了安徽也治理了淮河的水灾,即使当时治理了洪水,估计也仅仅是当时的一小段时间,据历史记载黄河、淮河、长江的水患是一直威胁着中华民族,伴随着这个民族苦难的历史的。当初黄河,长江养育了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华民族,它们是文明的摇篮,被称为“母亲”,但是从古到今,它们也曾多次扮演"杀手"这个角色。
如果说日本人最大的天灾是地震的话,中国人最大的天灾一定是水灾了,这可能是地理、地形的关系。女娲治水,大禹治水,能治水的领导人都成了神,李冰主导建造“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也名垂青史,后代颂扬。大禹治水用的工具是石器、木器、骨器做的工具,我们现在治水有卫星、直升飞机、有挖掘机、铲车、运土车等等各种工程机械,那时一个国家人口很少,估计还没有现在咱们国家的军警人数多。他能把黄淮都治理好?除非是神助或者远古时代雨量小?
不过大禹治水的疏导、李冰的分流这些方法应该是人类文明结晶是要思考、要借鉴的。未雨绸缪,在恢复植被、疏浚河道、坚固堤坝、分流引排等等方面下力气,要学习德国人一样的“工匠精神”认真做好细节。天灾,我们无法控制它来不来,但我们做好了防范,就能把水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日本年年地震,但他们认真做了准备,已经能做到小震无碍,大震损失小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