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学生也没怎么看书,语文成绩也不错?

为什么有个别学生看起来没怎么看过语文书,可每次考试比有些认真听课的学生成绩还要好呢?
1、经过观察发现,这样的学生都比较聪明,理解力,记忆力比一般学生要好,悟性也好。
例如,我们班有几个学生都有这样的特点,他们都是平时上课喜欢睡觉,看起来是一点都不认真听课。有时还会说点闲话,不遵守课堂纪律,可每次考试语文成绩比其他学生的成绩还要好。
但是,他们有个共同点,就是喜欢看课外书。有时候,老师在上面讲课,个别学生还在下面看小说。
我看了一下他们的卷子,他们都是阅读理解题,得分要高,作文也不低。虽然课内背诵得分很少,但由于阅读和作文的分数高,所以总分也不错。从这里可以看出来他们为什么不听课,分数也不太低的原因了吧。
阅读和写作能力不是完全靠课堂能提高的,它需要平时的积累,或者说需要有读书的习惯。当然更需要有悟性,这部分学生悟性自不必说,那都是相当聪明的,而且因为他们平时学习不认真,很少看课本,就有时间看课外书,甚至有个别学生上课时也看课外书。虽说违反纪律,却扩大了知识面,增加了阅读量,同时提高了阅读能力,对写作也有好处。
2、和考试的内容有关。语文的考查越来越倾向于能力,现在语文考试的东西大都是靠阅读和写作能力提分的。也就是只靠背诵,没有一定量的阅读,语文是考不好的。班里有个别学生语文书不看,课外书不瞧,也就是要求背诵不背诵,阅读写作能力也没有,知识面又不广,他们的语文成绩是最差的。
相比较来说,虽然不认真听课,但喜欢看课外书,有悟性的学生语文成绩。比他们要好多了。
所以说,不是语文不学也会,而是这门课的特点决定的,语文的学习有一半是不在课堂上的,但是偏偏有些学生没有抓住课堂,却抓住了课外,所以他们没怎么看语文书,成绩也不错。
3、和语文课堂讲的内容有关。我们现在语文课堂讲的东西,有很多是考试时不考的。因为考查的是能力,而语文课堂又没有起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作用,所以,学生就会觉得,不听课语文成绩影响不了什么。
比如,语文课上讲的现代文阅读课老师分析了很多,费劲不少,落到试卷上的考点却很少,即便学生不听这些课,他们的阅读能力也影响不了什么。学生感到的是语文课的枯燥,还不如学生自己认真读一篇文章管用。
阅读感悟和写作能力必须由学生自己去看、去写,去领悟,不能只靠老师讲。有些学生,只要老师讲得多一点,就发困,甚至有人说,老师讲的话是催眠曲。当然这是部分现象,有的老师本身语言幽默有感染力,学生还是很喜欢听的。
总之,语文成绩的提升主要看阅读和写作,学生要想有个好成绩,还是要多读多写,不能只靠语文课堂。有些不怎么认真听课的学生,语文成绩也不错,大概就是喜欢看课外书再加上自己悟性好的原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