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要有数学味道
一节好的数学课肯定有着浓浓的“数学味"。数学味就是数学精神,数学的思想方法,它就是数学美的所在。数学课该如何来上出"数学味"呢?我认为教师在上课时要做到:
一、减少繁杂情境,凸显数学信息。我看过这样一个教学案例:在“长方体的体积”的起始课上,教师为了教学体积的概念,创设了“乌鸦喝水”的故事情境,先让学生观看动画片,当乌鸦喝不着水时,录像停止,教师问:“乌鸦该怎么办呢?”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往瓶子里放石头。”老师继续放动画片验证学生的想法。接着又问学生:“乌鸦为什么喝到水了?”学生回答:“因为石头有体积,占了瓶子的空间,水位升高,所以乌鸦就喝着水了。”“是不是这样的呢?”老师又调动好奇心地说:“要不我们试试”。于是又用石子、装有水的玻璃容器进行演示……这个情境的创设花去了教师不少的心血,但是就效果而言,并不是高效的。因为,这一情境学生过于熟悉,且不说实验,就是动画片也不用放,学生就能清楚这个意思。教师们创设情境还不得不注意需要跳出一些误区:其一,过多夸张的多媒体动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进了情境,却长时间出不来,具体表现为提不出与数学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创设忽视了数学的本质。其二,为了情境而情境,不是情境过于简单,就是超越了学生原有的水平,让学生感觉情境似乎可有可无,虚假情境较多。数学教学中调动学生好奇心、上进心的主要手段就是如何能够提出恰当的问题,提出具有挑战性同时又适合于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其积极地学习,而且不仅能学到知识,也能学会思维,包括养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区分学科特点。
我看过一个这样的教学案例——“圆的认识”:上课一开始,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圆,然后问学生:看着这个圆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表现出了丰富的想象力:一轮红日,十五的月亮……显然,这些学生还不知道他们要上的是一堂数学课。这样的回答不知要把这节仅有40分钟的数学课引向何方。如果说语文教学是一种以情感带动知识学习的“情知教学”,那么,数学教学则就主要是“以知怡情”,其涉及的情感也截然不同。
三、在数学课上,我们希望学生养成的是一种新的精神——并非与生俱来,而是一种后天养成的理性精神;一种新的认识方式——客观的研究;一种新的追求——超越现象以认识隐藏于背后的本质;一种不同的美感——数学美……这些都是数学课堂不可缺失的灵魂。数学课上能实现的学生必需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却是其他学科难以取代的!数学课上的每一个结论每一条规律,几乎都能找到令人赞叹的理由,几乎都能通过适当的方式,让学生有所感悟。当数学能够凭借它自身的魅力就更有“数学味”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