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好书推荐:《最后一个匈奴》

(2020-02-13 13:43:13)
标签:

教育

好书推荐:《最后一个匈奴》

好书推荐:《最后一个匈奴》

匈奴,一个崇拜狼的草原游牧民族,曾经游荡在西北坦荡的土地上。他们像狼一样地野性、勇犯剽悍,骁勇善战,他们从草原上崛起,他们与强大的秦汉对抗,称雄数右年,他们以铁骑征服了广大土地,他们的牛羊吃草到哪里,哪里就是他们的疆城……但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强悍的、震撼了东西方世界的马背民族,却在自己最为辉煌的时候,没有留下任何文字,神秘地从历史舞台上突然消失了……

1994年,我就是看着这样的宣传,带着这份好奇,走进了《最后一个匈奴》,去寻找最后一个匈奴的踪迹……在穿越时空距离中,我们看到了民族的苍凉,历史的厚重和时间的沉淀。

好书推荐:《最后一个匈奴》

《最后一个匈奴》作者高建群(1954—),陕西临潼人,中共党员。一级作家。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文联副主席,西北大学客座教授。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六六镇》等五部,中篇小说《遥远的白房子》、《大顺店》、《伊犁马》等19部,散文集《胡马北风大漠传》、《东方金蔷薇》、《匈奴和匈奴以外》、《新千字散文》等八部,诗集《高建群诗选》。作品分获老舍文学奖、郭沫若文学奖等,另获庄重文文学奖。

好书推荐:《最后一个匈奴》

《最后一个匈奴》是一部高原史诗,再现了陕北这块匈奴民族的历史轨迹寻找到一点蛛丝马迹……作品为我们展现了三个家族的两代人波澜壮阔的人生传奇。当然,这个概括过于简单,就我的理解,作品讲的是黑大头、杨作新以及他们的女人黑白氏、荞麦,他们的儿子杨岸乡、黑寿山和他们相互交错间的故事。全书分上下两篇,在我看来,风格迥异。

上篇更像是传统的小说,徐徐展开,娓娓道来,看那两个风流罪人如何留下子女,在陕北的高原上绵延生长,听黑大头与杨作新跌宕起伏的一生,轰轰烈烈,传奇又带有武侠的气概和氛围。尤其是书生杨作新,他不仅是一介儒生,虽戴眼镜,着长衫,但6是关键时刻仍有西北男子或者说匈奴血脉的那种豪气,能只身在突围中换下黑大头的脑袋,斗智斗勇。而且上篇一件事又一件事,一代又一代,展现史诗般开阔壮丽,有种苍茫之感,仿佛这书中的主人公和故事没有时间,那么遥远。

好书推荐:《最后一个匈奴》

可下篇,或者临近下篇,作者逐渐展露自己的身份,他按耐不住地跳出来表达看法,谈论故事,而且下篇作者把主要的笔墨放在了杨岸乡的思想活动,同时,随着那些熟悉的字眼,比如:香港回归,联合国世界粮食总署的出现,才意识到原来小说在讲的是和我们那么贴近的时代与地域。下篇中时间流动相对较慢,一天又一天,反而大段的篇幅讨论人生哲理或是治理政事之道,抑或是艺术欣赏。不得不感慨作者学识之渊博,的确,能写成一部长篇小说,没有一定的文化根基恐怕很难下笔。

作品将上下两卷合成一本,写民国,写抗日,写知青,写陕北的变迁,写家族几代人的不同经历,才意识到小说的主人公不叫:杨岸乡或者是丹华、黑大头,而是时间。起初对作者时不时透露以后的故事情节有所疑惑,不明白为什么作者在黑大头尚年轻气盛时谈到他儿子与杨家的渊源,后来才知道,与其说作者在写小说,不如说他在写时间,写生活,写一种他的时间观。其实,也许时间并不是如我们所想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不是一去不返,它更像是《时间旅行者的妻子》电影里的那个时间旅行者,他可以在自己的空间跳跃。也许,小说中有太多的巧合,为什么杨岸乡和丹华会错过相逢,为什么黑家和杨家毫无瓜葛却联系紧密,为什么杨娥子等的伤兵竟然就是林彪,毛泽东抱过年幼的杨岸乡,为什么杨岸乡会同千百年前的妹妹交合。起初,我嘲笑作者安排地虚情假意,读罢才懂,并非偶然或巧合,是因为时间。正如作者所说,时间才是主人公。他其实更像是一种零散的纸片,不知什么时候你会将两片拾起,拼成一团,才猛然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其实你不过在跳跃,穿梭于你的人生,你可能见过你的未来,只是你从不曾想到,原来他和我这么有缘!这只是多年后的一句感慨,你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才是你的生命,你的时间。这刹那,恍惚间有种时间破碎之感,朦胧里明白了“史诗”的意义。

好书推荐:《最后一个匈奴》

也许我的笔触有些扯远,就作品而言,它的语言也令人赏心悦目。我有所摘抄:“那静静地伫立于天宇之下的,那喧嚣于时间流程之中的,那以拦羊嗓子回牛声喊出惊天动地的歌声的,是我的陕北,我的亲爱的父母之邦吗?”我很喜欢这段文字,尽管他说的是作者的故乡,而我们心目中的故乡何尝不是呢?不为时空所动,你心中永远有那么一个“家”。正因为这种人世普遍的情感才会引起我这个小小读者的共鸣。同时,作品中引用丰富,无论是古今中外或是匈奴历史,作者想必熟练于心。而且,他对于陕北民歌也十分了解,时常在作品中“唱”上几句。有种质朴之感。

总之,作者探寻着匈奴消失的足迹时发现了时间的足迹,于是他写下这部号称为“陕军东征”的“三驾马车”之一的《最后一个匈奴》。

好书推荐:《最后一个匈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