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为人师,这上课“九不要”

当教师不容易,当“好教师”更不容易。对于新手教师来说,如何上好课是一门学问,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上课的“九不要”,相信对老师的教学之路会有所帮助的!
教师
一、开场不要寡淡
很多老师会习惯性这样开场:“今天我们来学习第xxx课,请大家翻开书本xxx页”,这种开场方式容易导致学生缺乏上课的热情,很多学生就会直接翻开书,懒洋洋地听课。
这里我举个比较有趣的例子,感兴趣的可以学习借鉴一下:
第一次上课:“同学们好!初次见面,我先做个自我介绍。在这段介绍中呢,有真有假,你们来分辨一下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我姓吴,叫吴君孟,是你们学校的语文老师,今年60岁。我特别喜欢阅读和写作,《陶罐和铁罐》这篇寓言就是我写的。”学生纷纷举手发言。
开场不要寡淡
二、指名不要在“问”前
我们上学的时候,每当老师要抽查问题时都很紧张,可见名字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敏感的。
老师在提问时,可以把传统的“xx,你来回答一个问题+问题”换成“我有一个问题要问大家,是…+xx,你来回答一下吧!”或者“我有一个问题要问大家,是…+谁举手回答一下呢?”
因为先说问题,可以让大家一起思考,如果先叫了谁,其他同学就会停止思考。在某种程度上会抑制学生的思维。
指名不要在“问”前
三、不要每次都“你说”
很多老师上课时间一长,上课形式容易变得单一,教学用语也变得固定化。例如每次让学生回答问题时都会说“你说”,下一个同学也是“你说”。
这样不免会让学生觉得乏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习效果,不利于学生语言的发展。
所以我们需要时刻提醒自己换一个说法:“你来”,“你试试看”,“你尝试一下”,“你说说吧”,“你是怎么想的”,“你讲一讲”……
因为老师上课最怕让课堂乏味,想睡觉。词汇丰富,语言表达形式多样,甚至有时候幽默一下都会很容易得到学生的回应,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不要每次都“你说”
四、不要乱用评价语
对于学生的思考,见解,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去评价。不要夸大事实,也不要刻意贬低。
举个例子,一个同学回答了问题,老师说“回答地太到位了!”这位同学开心地坐下。老师随后又问大家,“大家还有什么补充吗?”
可能就有同学站起来指出前一个同学不足的地方,并补充了很多内容。那么这就是一个自相矛盾的评价,会让同学心里有很强的失落感。
再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同学回答地很好,但老师没有及时鼓励,只是说“好,坐下吧”,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打击积极性。
不要乱用评价语
五、不要太依赖电子设施
特别是在语文、英语课堂上,老师会经常用一些单词、课文录音等,让学生跟读,这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方法,但也存在一些弊端。
首先,电子设备的配乐会分散学生的部分注意力;再者,学生也不能学习到单词的发音方法,课文的感情,作者在这里是什么用意等。
所以,结合电子设备,老师们也要适当亲身示范,去教学生这个音怎么发出来,去让学生感受为什么这里要用这种感情朗读。
不要太依赖电子设施
六、不要揠苗助长
主要是说,不要为了赶进度就把知识讲得很快,要注意学生是否能够及时消化。有时候讲得越快其实就是越慢,因为学生的成绩一般不会特别理想。
老师可以适当划分一下考试的重点章节,重要的细讲,其他章节一带而过。同时习题的配套也要合理明确,确保学生有时间消化知识。
很多老师会喜欢占课,一方面是需要讲的地方很多;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安排的不够合理。因为学生非常排斥这种安排,所以如果是很有必要,可以提前给学生打个招呼,不要突然直接上课。
不要揠苗助长
七、不要“对口相声”
很多教师有个习惯,就是每当提问学生问题时,会走下讲台仔细听这个同学讲,并且当这名同学回答不足的时候,老师还会及时补充。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就会忽视掉其他同学的状态,甚至有很多同学趁着其他同学站起来发言,在底下窃窃私语。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老师依旧站在讲台上,学生太小声了就让他大声些,要全方位观察每个同学的思考状态,时不时扫视全班,保证课堂的良好纪律状态。
八、不要“知错不改”
老师不是圣人,也一定有讲错题目,或者课堂上出差错的时候。
比如化学老师做一些小实验时达不到预期效果、数学老师写下错误的演算过程,或者语文老师写错字,讲错答案之类的,这些都是正常的情况。
如果被学生发现了错误,就微笑承认自己的错误就好了,不要找理由借口掩饰自己的错误,这会给学生留下很不好的印象。
反倒是大方承认,和学生的关系就更像朋友,一起去找到正确答案的过程更有意义。
九、不要当“智者”
智者往往是那个什么都知道的角色,虽然老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但是该糊涂的时候我们就得糊涂。
例如在课堂上让学生讨论问题,虽然老师都知道,但绝对不能直接给出答案,需要让学生自己讨论出结果。虽然会耽误一些课堂上的时间,但这都是非常值得的。
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环节的设置上要用心,如何一步步引导学生思考,最终完全掌握知识是教师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