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人物故事:孔子教子贡为政之道
(2024-01-29 14:07:45)
标签:
历史文化教育 |
子贡为信阳宰,将行,辞于孔子.孔子曰:「勤之慎之,奉天子之时,无夺无伐,无暴无盗。」子贡曰:「赐也少而事君子,岂以盗为累哉?」孔子曰:「汝未之详也,夫以贤代贤,是谓之夺;以不肖代贤,是谓之伐;缓令急诛,是谓之暴;取善自与,谓之盗。盗非窃财之谓也。吾闻之,知为吏者,奉法以利民,不知为吏者,枉法以侵民,此怨之所由也。治官莫若平,临财莫如廉,廉平之守,不可改也。匿人之善,斯谓蔽贤。扬人之恶,斯为小人。内不相训,而外相谤,非亲睦也。言人之善,若己有之,言人之恶,若己受之,故君子无所不慎焉。」
【白话翻译】
子贡要去做信阳宰。临行前,向孔子辞别。孔子说:“勤勉做事,谨慎为官。尊奉天子颁行的应时法令,不要侵夺、不要攻伐、不要暴虐、不要盗窃。”子贡说:“我从小就侍奉君子,怎么会做盗窃的事呢?”孔子说:“你没有明白我的意思啊。为政之人,用贤人取代贤人,就是侵夺;用不肖的人取代贤人,就是攻伐;法令松弛却从严执法,就是暴虐;见好处就据为己有,成为盗窃。我说的盗,并不专指盗窃财物。我听说,善于为官的人,奉行法令,让民众得利;不懂为官之道的人,歪曲法令以侵害民众,这就是怨怒产生的根由。管理官吏最重要的是公平,管理财物最重要的是廉洁。廉洁公平是操守,不能更改。隐匿他人的优点,是蒙蔽贤人;彰扬别人的缺点,是小人的作为。在内不相互教诲,在外却相互诽谤,这样就没法做到亲近和睦。赞扬别人的优点时,应该好像自己拥有这些优点一样真诚;指正别人的缺点时,就像批评自己一样诚恳。所以,君子需要时时谨慎,处处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