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人物故事:孔子解释为什么不说死后有没有知觉

(2024-01-19 14:25:22)
标签:

历史

文化

教育

《论语》人物故事:孔子解释为什么不说死后有没有知觉

该故事见于《孔子家语》致思第八。子贡问夫子:“人死后还有知觉吗?人死了真的就失去知觉了吗?”这个问题关乎生死,是个很大的哲学问题,对此,孔子的态度一向是避而不谈。在夫子看来,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生活好的问题,而不是死后的问题,其目的是让弟子们将主要精力用于思考社会与人生的现实问题。此所谓为人处世的智慧,知道什么事该做、能说,什么事不该做,不该说。是为大智慧也。故事原文如下:

 

【原文】

子贡问于孔子曰:「死者有知乎?将无知乎?」子曰:「吾欲言死之有知,将恐孝子顺孙妨生以送死;吾欲言死之无知,将恐不孝之子弃其亲而不葬。赐不欲知死者有知与无知,非今之急,后自知之。」

【白话翻译】
子贡(即端木赐)问孔子问:究竟死人有没有知觉呢?孔子答道:“如果我说死者有知觉,恐怕孝子们就会像对待活着的人去照顾去世的人,这样的话,势必影响到了他们的生活。如果我说死人没有知觉,又担心不孝子孙们不能善待去世的亲人朋友,甚至不埋葬他们。赐呀,你想要知道死后有没有知觉,这个不是今天必须解决的问题,有一天你自然会知道”。
【启示】
《论语》中有这样的话: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这就是人生智慧的处所原则,既不失人,也不失言。知分寸,乃人生大智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