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人物故事:孔子说君子三恕三思
(2024-01-18 16:13:11)《论语》人物故事:孔子说君子三恕三思
孔子曰:「君子有三恕,有君不能事,有臣而求其使,非恕也;有亲不能孝,有子而求其报,非恕也;有兄不能敬,有弟而求其顺,非恕也.士能明于三恕之本,则可谓端身矣。」
孔子曰:「君子有三思,不可不察也。少而不学,长无能也;老而不教,死莫之思也;有而不施,穷莫之救也。故君子少思其长则务学,老思其死则务教,有思其穷则务施。」
【白话翻译】
孔子说: 君子有三恕:自己对国君不能侍奉,却要求臣子忠诚,这不是恕;自己做不到孝敬父母,却要求儿子尽孝,这也不是恕;自己不能尊敬兄长,却要求弟弟顺从,这也不是恕。能明白三恕道理的人,才可以称得上行为端正。
这就是孔子倡导的恕道,后来总结为八个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说: 君子要有三种思考意识,是不能不深察的。小时候不爱学习,长大后就没有技能;年老不教导子孙,死后就没人思念;富有时不愿施舍,穷困时就没人救济。所以,君子年少时想到长大以后的事,就要努力学习,年老了想到死后的事,就要好好教导儿孙,富有时想到穷困时的处境,就要致力于施舍。
孔子说,作为一个君子,必须具备如下三种思维模式:年少时努力学习,长达后才会有能力做事,养家糊口,报效社会;年长时要教导子女后辈,死后才不会没人思念;富有时要做帮扶贫困,这样,当自己处于贫困之际,才会有人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