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人物故事:孔子解说智者仁人长寿的原因
(2023-12-29 11:16:01)
标签:
历史文化教育 |
《论语》人物故事:孔子解说智者仁人长寿的原因
哀公问于孔子曰:「智者寿乎?仁者寿乎?」孔子对曰:「然,人有三死,而非其命也,行己自取也.夫寝处不时,饮食不节,逸劳过度者,疾共杀之;居下位而上干其君,嗜欲无厌而求不止者,刑共杀之;以少犯众,以弱侮强,忿怒不类,动不量力者,兵共杀之.此三者死非命也,人自取之.若夫智士仁人,将身有节,将行动静以义,喜怒以时,无害其性,虽得寿焉,不亦可乎?」
【白话翻译】
鲁哀公问夫子:“智者长寿?还是仁者长寿?”孔子回答道:“是这样的。人有三种死,并不是他寿命到了,而是自己折损掉的。第一,起居不守时,饮食没节制,逸劳过度。这些都是因自己不懂得爱惜身体,使身体受到损伤,这样,疾病就夺去了他的性命。第二,居下位的人,无视君王,以下犯上;不知道节制欲望,贪求无厌。这样的人,刑罚将夺去他的寿命。第三,人少却去冒犯人多的人;自己弱小,却还要去欺辱强大;以小犯大,以弱博强,自不量力,而且不知道克制自己,意气用事,不计后果地行动。这样的人,其结果难免刀兵战事,死于非命。像这三种情况——病杀、刑杀、兵杀,是死于非命,属于不智,咎由自取。智者和仁人,他们起居有时,行动有节,合乎道义,喜怒适时,立身行事有操守,他们能够长寿,不是合乎道理吗?”
前一篇:《论语》人物故事:孔子谈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