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人物故事之宓子贱:孔子口中的真君子

(2023-08-09 09:37:45)
标签:

历史

教育

文化

《论语》人物故事之宓子贱:孔子口中的真君子

一、宓子贱简介

宓(fú)子贱(前521年或502年—前445年),名不齐,字子贱,春秋末年鲁国人(也有说他是宋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孔子曾称他为【君子】。曾任单父(今山东省菏泽市单县)宰,政绩突出。他注意修养,有君子之德,《论语.公冶长》载孔子称赞他为“君子哉若人”。《吕氏春秋·察贤》记载,他为单父宰时,用“无为而治”的办法来治理,结果是“身不下堂而单父治”。当他向孔子述其政绩以后,孔子称赞说:“惜哉!不齐所治者小,所治者大则庶几矣。”(《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意即宓子贱还可以做更大的官。

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宓子贱“单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单父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宓子”。

二、《吕氏春秋》记载宓子贱的故事

1、宓子贱治亶父,恐鲁君之听谗人,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将辞而行,请近吏二人于鲁君,与之俱至于亶父。邑吏皆朝,宓子贱令吏二人书。吏方将书,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吏书之不善,则宓子贱为之怒。吏甚患之,辞而请归。宓子贱曰:“子之书甚不善,子勉归矣。”二吏归报于君,曰:“宓子不可为书。”君曰:“何故?”吏对曰:“宓子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书恶而有甚怒,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辞而去也。”鲁君太息而叹曰:“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肖也。寡人之乱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微二人,寡人几过。”遂发所爱,而令之亶父,告宓子曰:“自今以来,亶父非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有便于亶父者,子决为之矣。五岁而言其要。”宓子敬诺,乃得行其术于亶父。

《吕氏春秋·具备》,篇名“具备”的意义就是:“凡立功名,虽贤,必有其具,然后可成。”(凡是要建立功名, 即使贤德,也必须要具备条件,然后才可以成功。)

宓子贱要治理好亶父,使自己的方略在治所实行,必须具备不受鲁国君主干扰这个重要条件。否则,如果君主横加干扰,即使宓子贱本领再大,也不能成功。所以宓子贱用掣肘的迁回方式讽谕鲁君,使他明白:就象写字不能让别人摇动胳膊肘一样,治理地方也不能受人干扰。宓子贱得到君主的理解之后,便为自己争取和创造了治好亶父的一个重要条件。

 这个故事另一个形象是鲁君。赞扬了他能容贤纳谏,任人专一,及时醒悟改过。他说:“自今以来,亶父非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有便于亶父者,子决为之矣。”  “掣肘”已成为一个著名典故。

2、《孔子家语》中记载宓子贱的轶事

孔子兄子有孔蔑者,与宓子贱偕仕。孔子过孔篾,而问之曰:“自汝之仕,何得何亡?”对曰:“未有所得,而所亡者三,王事若龙, 学焉得习, 是学不得明也;俸禄少饘粥,不及亲戚,是以骨肉益疏也;公事多急,不得吊死问疾,是朋友之道阙也。其所亡者三,即谓此也。”

孔子不悦,过子贱,问如孔蔑。对曰:“自来仕者无所亡,其有所得者三,始诵之,今得而行之,是学益明也;俸禄所供,被及亲戚,是骨肉益亲也;虽有公事,而兼以吊死问疾,是朋友笃也。”孔子喟然,谓子贱曰:“君子哉若人。若人犹言是人者也鲁无君子者,则子贱焉取此。”

3、《论语.公冶长》记载孔子称赞他为“君子哉若人”。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