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人物故事之子夏:孔门文学系高材生

(2023-07-18 10:45:07)
《论语》人物故事之子夏:孔门文学系高材生

一、子夏其人

子夏(507-?),姓卜,名商,字子夏,后亦称“卜子夏”、“卜先生”,春秋末晋国温人(今河南温县)(另有魏人说,据钱穆先生考证,温后来为魏所灭,故有此称),“孔门十哲”之一。 

子夏少孔子四十四岁,是孔子后期学生中之佼佼者,才思敏捷,以文学著称,被孔子许为其“文学”科的高才生。

子夏为学时,因常有独到见解而得到孔子的赞许,如其问《诗经》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孔子答以“绘事后素”,他得出“礼后乎”(即礼乐产生在仁义之后)的结论,孔子赞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以言《诗》已矣。” (《论语·八佾》)

孔子认为子夏在遵循仁和礼的方面有所“不及”,曾告诫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雍也》)

子夏才气过人,《论语.子张》篇记载有他的许多言论。:“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百工居其肆以成其言,君子学以致其道”;“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等等。

据《史记·儒林列传》记载,孔子去世后,子夏至魏国西河(济水、黄河间)讲学,“如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厘之属,皆受业于子夏之伦” ,史称西河门派。子夏还做过崇尚儒学的魏文侯的老师。

子夏思想中具有“法家精神”,韩非子称“儒分为八”不及子夏之儒,是因为将之视为法家(见郭沫若《十批判书》子夏像)。子夏晚年,因丧子而哭之失明,离群索居。

唐玄宗时,子夏被追封为“魏侯”,宋代时又加封为“河东公”。

二、子夏的贡献

1、子夏易传。史载孔子弟子卜子夏传《易》,并有著作《子夏易传》传世。

子夏既熟知《易》之中的“象数”、“卦气”等仲尼古义,又能秉承仲尼古义所创发的“观其德”,并以哲学“新义”深入的契会,使子夏易学秉承“古义”、兼容“新义”的思想特色。

子夏于诸经皆有钻研,各有所侧重。他尤善于《诗》《乐》,曾作《诗大序》;他也研习《尚书》;他擅长《易》理,今传孔子《易传》很可能出于子夏的传述;他于礼学则长于丧服研究,撰有《丧服传》;《春秋》微言大义的《公》《谷》二传都出于子夏的传授。子夏修习儒经,擅长发掘经文的微言大义。孔子“述而不作”,他整理编订六经,寄寓了自己的思想主张,子夏所传经学,对弘扬孔子学说起了关键作用。

2、全面继承孔子

在孔子去世后的六七十年间,子夏办学成就与影响无疑是最大的。在全面继承孔子的教育思想基础上,子夏又在教育目的论、教学过程论、学习和借鉴历史、慎交益友等方面有发展创新,是上承孔子、下启荀子和《大学》、《中庸》等光辉篇章的重要一环。

三、《论语》中记载有子夏的许多言论

在《论语.子张》篇中,记载有子夏如下言论。

1、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白话文】子夏的学生向子张寻问怎样结交朋友。子张说:“子夏是怎么说的?”答道:“子夏说:‘可以相交的就和他交朋友,不可以相交的就拒绝他。'”子张说:“我所听到的和这些不一样:君子既尊重贤人,又能容纳众人;能够赞美善人,又能同情能力不够的人。如果我是十分贤良的人,那我对别人有什么不能容纳的呢?我如果不贤良,那人家就会拒绝我,又怎么谈能拒绝人家呢?”

2、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白话文】子夏说:“虽然都是些小的技艺,也一定有可取的地方,但用它来达到远大目标就行不通了。所以,君子不愿在小技艺上花精力,浪费时间”

3、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白话文】子夏说:“要求每天都要学到一些新的东西,每月都不忘记温习已经学会的东西,这就可以叫做好学了。”

4、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白话文】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坚定志向,恳切求问,就切身有关的问题提出疑问与思考,仁就在其中了。”

5、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6、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白话文】小人(修为不够的人)犯了错,(不愿认错),必然找理由掩饰。

7、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白话文】子夏说:“君子呀,有三种状态:远看时,他的样子庄严庄重;接近时,温和可亲;听他教导,明确清晰,一丝不苟。”

8、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白话文】子夏说:“君子必须取得信任之后才去役使百姓,否则百姓就会以为是在虐待他们。要先取得信任,然后才去规劝;否则,(君主)就会以为你在诽谤他。”

9、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白话文】子夏说:“大节上不能超越界限,小节上有些出入是可以的。”

10、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白话文】子夏说,做官有闲暇就去学习提升自己,进修学业有余力了,就去做事做官。子夏认为,做事做官与学习进修,可以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11、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

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白话文】子游说:“子夏的学生,做些打扫和迎送客人的事情是可以的,但这些不过是末节小事,根本的东西却没有学到,这怎么行呢?”子夏听了,说:“唉,子游错了。君子之道先传授哪一条,后传授哪一条,这就像草和木一样,都是分类区别的。君子之道怎么可以随意歪曲,欺骗学生呢?能按次序有始有终地教授学生们,恐怕只有圣人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