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人物故事之闵子骞:孔子称赞的大孝子

(2023-07-19 09:45:56)
标签:

教育

育儿

历史

文化

《论语》人物故事之闵子骞:孔子称赞的大孝子

一、闵子骞其人

闵子(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87年),名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弟子,孔门十哲之一,以孝闻名,为中国古代二十四孝之一。孔子称赞说:孝哉,闵子骞!

生于鲁昭公六年,卒于鲁哀公八年,比孔子小15岁。他出身贫寒,生母又过早去世。为家境所迫,很小就从事体力劳动,经常随父亲驾车外出谋生,过着十分清苦的生活。后来拜师孔子,成为孔子仁、德理想的忠实推行者和积极宣传者,以孝行名闻天下。

二、闵子骞的故事

1、单衣顺母

闵子骞的先祖是鲁国宗室,不过到了他父亲这一代很清贫了,生母早逝,父亲续娶。因不是亲生,所以后母对待闵子骞不如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好。冬天做衣服的时候,后母给自己的两个儿子做的是锦絮填充的棉衣,而给闵子骞做的棉衣却用芦花填充,闵子骞的父亲并不知道这事。

 

有一天,闵子骞和父亲一起出门,父亲让闵子骞驾车,闵子骞冻得瑟瑟发抖,双手握不住缰绳。闵父见状,以为闵子骞故意调皮,拿起鞭子就抽,衣服破了,棉衣里面的芦花掉了出来,闵父这才发现儿子穿的是用芦花填充的棉衣,虽然看上去很厚,实际上不保暖,所以浑身冻得冰冷。回到家后,闵父发现另外两个小儿子穿的是用棉花做的棉衣,很暖和,于是明白了一切,对妻子说:“我娶你回家,是为了我的儿子,你现在这样虐待闵子骞,做的太不像话了,我不留你了,你走吧!”。闵子骞见状,连忙劝父亲,他对闵父说了一句流传千古的话:“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闵父听了这句话以后沉默良久,而其后母也颇为后悔。这件事以后,闵子骞单衣顺母的故事就流传开来。

孔子曾称赞闵子骞“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此话被收入《论语》,闵子骞的孝行因此被后世盛赞,元人和明人均将其列为“二十四孝”之一,闵子骞成了古代孝子的典范,有诗赞道:闵氏有贤郎,何曾怨晚娘?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

2、曹溪一滴

曹溪一滴是一句著名的成语,出处与闵子骞有关。话说孔子广纳门生,门下弟子三千。但圣人也要生活,想要成为其弟子,必须行拜师礼,缴纳学费。孔门入学的学费就是束脩,即干肉条。闵子骞家贫,交不起干肉条,就用曹溪之水为孔子准备了一缸精心酿制的美酒。孔子了解情况后,同意招收闵子骞为弟子。后来,有同学拿此事讥笑闵子骞,说:曹溪的水,怎么能和束相比呢?孔夫子听到此事,在上课时就此事发表意见,为闵子骞撑腰,他说:闵子骞不愿千里来求学,其精神可嘉,虽是曹溪一滴,远胜束脩百条。从此,曹溪一滴的故事就流传开来。

3、闵子骞主张节俭,他在鲁国做官时,朝廷要修建新的库房,闵子骞提出反对意见,他说:现在的库房已经不错了,何必劳民伤财修建新的呢?”这话传到孔子耳中,称赞道:“夫人不言,言必有中。”意思是,这个人平时话不多,一旦开口就说得很中肯。孔子曾多次当众称赞闵子骞,可见孔子对这位高徒很是满意。

4、坚持道义,不为五斗米折腰

季桓子(当时鲁国的当权者)想聘请闵子骞当费邑宰,管理费地。开始时他不同意,因为他认为季氏不遵守君臣之礼,不是仁义之君,如果做了他的官,就违背了忠信,所以就推辞说:“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请帮我婉言拒绝吧。告诉季氏,如果一而再的请我,我就会去齐国了),坚持道义,不为五斗米折腰。后来经孔子劝说,还是任了费宰,并把家迁到东蒙之阳(即闵家寨)。他治费很有成绩,深受百姓称赞。但是因为看不惯季氏的所作所为,最后还是毅然辞职。跟随孔子周游列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