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武侠小说多以某段历史为背景,小说人物和历史主题相结合,虚虚实实,实实虚虚,这给读者造成了一些历史的误读,误认为小说里情节才是真正的历史。例如在“射雕三部曲”里,全真教道士丘处机是满腔义愤、诛杀金兵汉奸毫不留情的侠客。可史实上的长春真人,却是悲天悯人、有着济世情怀的宗教思想家。两相比较之下,颇有判若云泥之感。而新近上映的《止杀令》,较为真实的还原了丘处机的历史形象,看后以至于人们会为此感叹:真正的历史为何离我们如此之远,这种表现真正历史的影片为何如此之少。
“万古长生,不用餐霞求密诀。一言止杀,始知济世有奇功。”这是乾隆褒奖丘处机的对联。影片的片名便来源于此。故事讲述的是古稀之年的丘处机历时两年多,跋涉三万余里的路途拜见成吉思汗,用坦率诚恳的态度循循善诱地劝导后者停止屠戮,终于使得铁木真做出止杀东归故土的决定。可以说,影片是“一代宗师”与“一代天骄”的双雄会。片子可谓是做到了尊文与尚武的兼顾,既有千军万马攻城的壮观战争画面,又有人物情感状态的细腻刻画,两者相辅相成很有大片色彩。不少武打段落都极为精彩,例如边塞客栈盗匪与蒙古军士的打斗,胡人马匪的峡谷伏击战,在打斗设计上都有可圈点之处。而且,片中景色令人惊叹,浩瀚的大海、广袤的沙漠、巍峨的雪山、壮观的胡杨林、陡峭的峡谷等恢弘景观,无一不显出大气磅礴之势。此外,影片在制作细节上也极为考究,从演员的各族服饰、到士兵的兵器马匹、再至蒙古军帐的陈设,以及西域城郭的样貌,很自然地显示出金元时代的历史风貌,从中不难看出编导者的真诚用心。
《止杀令》在剧情上虽依据于史实,但又不拘泥于史实。具体说来,就是在依托丘处机西行这一真实历史的基础上,插入赵道安万里护师和风尘女万里救夫两个虚拟故事,来丰富故事内容,增加戏剧的冲突。其实,《止杀令》所倡导的思想就是反战。影片以丘处机的行程为线索,借助这个道人的视角,表现了战争对天下苍生的涂炭,那尸横遍野、疾病横行的悲惨场景真是触目惊心。无论是忽兰妃的失子之痛,还是成吉思汗的丧孙之恨,抑或花剌子模商人的行囚之苦,足以说明战争是很等的残酷。
行程数万里,穿越沙漠、雪山,历经春夏秋冬四季更迭,这种即使放在今天,也是难以完成的任务。但800多年的丘处机却战胜艰难险阻,完成了这一传奇。很少登上大荧幕的老戏骨赵有亮,用一脸淡定的神情,显出道教宗师内心的慈悲,完全颠覆了金庸小说带给丘处机那空洞呆板的虚假形象,他饰演的丘处机没有过分拔高的意味,很好演绎了一代道教宗师的敬天爱民。一向以文艺范儿示人的耿乐变身蒙古壮汉,在打斗之中把武功高强的刘钟禄的勇猛与强悍都表现的淋漓尽致。而李小冉也恰当地表现出契丹风尘女的一片痴心,将其万里救夫的行为刻画的很动人。需要特别一提的是成吉思汗的扮演者,笔者虽不知他是谁,但他的样子,特别是面庞,与历史画像中的元太祖极为相似。
历史上的成吉思汗召见丘处机,本为求取长生之道的秘方。但丘处机带来的却是止戈阻杀的劝诫。而看完这部《止杀令》之后,对于那些天天叫嚷着开战的人来说,不啻于一种警示:杀人并不能换来和平。因为历史先贤已告诉我们:为政之道,应以敬民为本,勿以杀戮为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