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尼采人生审美化基督教伦理科学精神艺术 |
分类: 尼采美学探析 |
第四章
一、审美的人生
人生是痛苦的,没有意义的。尼采在审美领域为人生找到了出路。他说:“只有作为审美现象,人生和世界才显得是有充足理由的”。他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都看做艺术品,在他眼里,“世界乃是自我自殖的艺术品”“我们自居为艺术品,在这一意义上有莫大荣幸——因为只有作为审美现象,存在和世界才是永远合理的”。人本身就是艺术品,人只有成为艺术家,用审美的态度对待人生的苦难,才有可能解决人生意义问题。尼采指出,希腊人之所以需要神话和雕塑,是为了美化人生,给人生罩上一层神的光辉,以抵抗人生的悲剧性质。艺术,也只有艺术,才使人生值得一过。
艺术“以歌颂现象的永恒光荣来克服个人的苦恼,用美战胜生命的固有的痛苦。”尼采称这种美化人生的冲动为日神冲动。这种冲动使人沉浸于事物的外观美之中,沉浸在梦中,从而忘掉可怕的真理。而酒神冲动则通过音乐和悲剧的陶醉,把人生的痛苦化为快乐。
人生审美化之所以必要,完全出自于人生的悲剧性。凡是深刻理解了人生悲剧性的人,都必然走向艺术。尼采比较了三种人生观,认为印度的出世和罗马的极端世俗化均是迷途,唯有希腊人的审美化人生才是正道。他说:“生命通过艺术而自救。”艺术是“生命最强大的动力”,是“使生命成为可能得伟大手段,求生的伟大诱因,生命的伟大兴奋剂”他还说“在热爱生命、热爱尘世事物、热爱感官这一点上,艺术家比迄今为止所有的哲学家更正确”。
审美的人生态度是与伦理的人生态度和科学的人生态度对立的。首先,审美的人生态度是一种非伦理的人生态度。因为生命本身是非道德的,万物都属于永恒生成着的自然,无善恶可言。基督教伦理以美和艺术为虚幻,视生命本能为罪恶,结果势必造成普遍的罪恶感和自我压抑。审美的人生要求我们摆脱这种罪恶感,超于善恶之外,充分享受心灵的自由和生命的快乐。其次,审美的人生态度是一种非科学、非功利的人生态度,科学精神实质上功利主义的,它只关注人的物质要求,回避人生的根本问题。尼采认为,苏格拉底式的科学精神是与悲剧世界观相对的浅薄的乐观主义,它回避人生的悲剧性。科学精神恶性发展的结果,便是现代人丧失人生根基,灵魂空虚,无家可归,惶惶不可终日。尼采反对人生本无形而上的意义,如果一定要替人生寻找形而上的意义,那么,审美的意义是人生所能获得的最好的意义。
虽然尼采对于艺术能否赋予人生以根本意义始终心存怀疑,但到哪里去寻找更好的出路呢?只有艺术。那么审美人生态度的意义何在?用日神的话说是:就算人生是个梦,我们要有滋有味做这个梦,不要失掉了梦的情致和乐趣;用酒神的话说是:就算人生是幕悲剧,我们要有声有色地演这幕悲剧,不要失掉了悲剧的壮丽和快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