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迪拜这个话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以有

(2009-12-07 06:40:54)
标签:

房地产

管理

价格

经济

刘智慧

营销

杂谈

北京酋长

房产

与从华尔街开始的金融危机相比,迪拜危机无论是规模、形式还是最终的结果都是小巫见大巫了,这一点我们从时间的长短,影响的范围,以及以美元为霸主地位的核心内容上进行比对,差距和差异就显露出来了。如果从根源上分析华尔街金融危机,应该是在美元霸权下,蓄谋几十年乃至上世纪之久的,并且是磁场吸附性极强的信誉阴谋的结果,破坏的是世界性经济体制和格局;而迪拜危机最多也只能是一个城市小国,还没有形成规模和辐射效果的战略失误,影响的只是投资组织和个人,除了债务和贬值最多也就是局部的破产而已,对其它国家和地区还构成不了严重的经济影响。

 

从地理意义上看迪拜。地处中东地区,地下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在39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着面海背沙这样特色的自然景观,因而又孕育着富裕的旅游资源。本地人口以前多以游牧为生活习性,近5年来迪拜人口快速增加,目前已经超过150万之多,其中80%为外来人口。这样实际上就给房地产业的发展带来契机,因为无论是游牧还是外来定居的,基础建设和居住是必须的,所以,在改善和提高居住环境的需求上,迪拜的确是地产业的一块不小的市场。

 

从经济意义上看迪拜。从最初的石油经济快速的攀升,再到旅游经济的高效拉动,迪拜经济基础实力可谓是坚实的。尽管迪拜政府从资源长久利用的角度考虑,想把旅游经济资源发展成金融经济基础,想法和战略的意义都是积极的,只是在环节和进程的节奏上超出可控制的能力范围,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资金链断裂了。其实凡是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一般都属于战略瑕疵所导致,迪拜的瑕疵就出现在一个可控制的度上。

 

从心理意义上看迪拜。从迪拜政府宣布暂停偿还债务的延期时起,迪拜承认危机了,这的确让世人为之一震,让地产界愕然了,让大大小小的投资者踌躇了。尽管800亿美圆的债务数字并不大,但是给投资者造成的恐慌却不小,因为绝大多数投资都是投在基础建设和房地产方面了。也许这样的恐慌恰好是危机中的危机,贬值中的贬值,好比是生意旺盛时不单有丰厚的利润源源不断的进来,并且如果需要时很容易就能积聚筹措到大量的资金,而一旦出现闪失,所有债权人都会第一时间上门讨债,即便是有东山再起的能力,也没有人愿意给你这个时间,迪拜面临这样的信心危机实际上要远远大于经济危机。

 

有人用迪拜危机寓意中国的房地产,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因为从房地产的角度对比迪拜经济特点是:不同之处一,在于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上,这无论是开发建设还是特有的消费群体都是迪拜所无法比拟的;不同之处二,在于中国的房地产始终服务于本土的,刚性的需求这样一个主干线上,尽管房价不断的攀升,甚至脱离了大众消费层面,那也不过是一种游离,早晚还是有回归的时机和路线的;相同之处就是因恐慌而产生心理暗示,又因暗示而更加恐慌,因丧失买卖双方的信心而产生的损失是避免不了的。

 

迪拜的发展愿望和战略出发点是好的,只是因为定位过高而发生偏移,可谓是失之一毫而差之千里。用好高骛远,奢侈开发形容迪拜还是不为过的,无论是从世界最大的人工造海岛“世界岛”到七星级酒店的迪拜塔,还是无数个首创设计的世界第一,绝对的辉煌绝对的经典,难怪能吸引象贝克汉姆这样世界级别的明星们的青睐,不惜巨资远投总得有点原因吧!

 

这几年的迪拜几乎是用一种傲视的姿态展示着自己,在这一点很象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其实,原本也不过是一般的角度,只是自己非要上仰15°觉得舒服。迪拜是靠借贷打造奢侈和辉煌的,而我们的房地产企业也有相当一部分是靠贷款博利润的,所以,风险系数还是相当的高,切不可因为追求高角度而失去重心,应该一如既往的抓住大众需求这根命脉去生存,否则还真说不准明天或者后天就“迪拜”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