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宏皓解析:银行理财真实的谎言

(2010-08-18 13:53:00)
标签:

基金

真实的谎言

cpi

预期收益率

qdii

中国

杂谈

分类: 股市分析

投资、理财成为当下的时尚。在每个月的CPI公布之后,都有财经媒体帮你算账,看你的银行存款一年会减少多少CPI超过一年银行定期存款利率的时候结论就是,你必须为你的钱寻找银行存款以外的出路,否则,你的钱就等于变相贬值了。

在对通胀的严重恐惧之下,资金四处寻找投资对象是,最终会有大部分人选择银行理财这种方式。可事实是,银行理财让老百姓屡投屡亏,只见大幅度的缩水而不见任何增值保值的的效果。

从近几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走势来看,截至 2010628,共有93家银行发行了4654款个人理财产品,上半年到期产品中零收益或负收益的产品有24款。这一数据较2008年已经有所下降,2008年的银行系QDII理财产品取得负收益的产品比例一度高达95%以上。

如今,银行理财的弊端已开始不断显现。业绩下滑,负收益频现。银行理财产品屡屡爆出亏损,而且幅度惊人。产品说明,雾里看花。在林林总总的理财产品、理财计划书面前,投资者往往面临无法选择的窘境。主要原因就在于理财产品结构越来越复杂,产品说明书越来越难懂。说明书中充斥着大量的专业术语,普通投资者理解起来根本都是雾里看花。工作人员大多数的时候都是在避实就虚,重点突出产品的优势,淡化相应的风险。预期收益,永远预期几乎所有银行在推销理财产品都打出了预期收益率来大肆宣传,但在众多产品的说明书预期收益率的具体计算方法则了无踪影。信息披露, 隔帘观影。买了理财产品,却不知道自己的投资去向如何、表现怎么样,有些理财产品在设计之初明显有瑕疵,运作也比较混乱,它的资金流向、利益分配都不透明。资金运用方向上没有监管的条文,对信息披露没有强制要求,只能靠银行系统内部风险监管,这本身就具有很大的风险和隐患。风险警示,形同虚设。银行宣称其在产品说明书中充分做到了风险警示,工作人员也被要求提醒投资者风险,然而多数投银行的工作人员根本没有提示风险,甚至刻意的淡化投资风险。许多银行在宣传其理财产品时,主要篇幅都是在夸耀其产品的优点。对于理财产品的风险,投资者利益如何保障等问题,宣传品上大多是只字不提,只是在不显眼的地方写上一句投资有风险而已。

  事实上,最让投资人气愤的是,面对银行理财的亏损,银行总是百般辩解,推脱责任,违背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则,对银行回避产品设计缺陷深恶痛绝。

为什么一个以存贷款为主要业务的机构,却总想在金融理财行业大显身手,然而却屡战屡败,并且败的很惨?关键原因在于,第一,所有的资金都来源于操作者之外的普通老百姓,即使损失很大,他们也不会心疼。其次, 银行的最主要的职能是办理存贷款业务,在金融业的职能划分过程中,这种专业化的转型缺乏根深蒂固的基础。没有真正的投资理财专家,就只能在固守的思维中蹒跚学步,让中国的老百姓为所谓的银行理财师的高昂“学费”买单。再次,银行自成立到现在,始终是以国家的信誉为其立足的重要支点,“把钱存进银行,放心!”这是很多中国老百姓的观念,正是这种传统的“守财”观念和对国家的信任,所以才成就了银行理财这一血腥的动机,熟不知,银行上市已使其蒙上了多么浓重、可悲的商业色彩。

归根结底,还是中国人的认识模糊,金融机构职能严重错位。如果只因为这些业务都属于金融的范畴,而就认可银行理财的理所当然。那么,我们是否可以从贝多芬弹得一手好琴而认可他也唱的一首好歌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