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吴晓求在指出,除了股票基金管理费大多按1.5%的年费率提取外,开放式基金还要加1.5%的申购费和0.5%的赎回费,这样投资者承担的成本要达到3.5%。如果算上1年期银行定期储蓄近2%的利率,投资者的机会成本要上升到5.5%。更重要的是,开放式基金与封闭式基金都是风险资产,虽然这个风险溢价成本很难确定,但大致在3%左右。而基民只能“靠天吃饭”、赢亏波动巨大相比,各大基金公司则无论股市涨跌,都能通过固定比例的管理费提成,旱涝保收,财源滚滚。
“以持有人利益为核心”在基金业似乎已沦为一句口号。近一年来,基金公司犯低级错误导致投资者利益受损的现象几乎月月都有。据不完全统计,自去年7月份起,60家基金公司中就有至少15家犯过不同的低级错误。
“分红门”:基民现金红利被投资
虎年伊始,宝盈资源优选基金的系统默认方式出错,有近4000名持有人的分红款被“强迫”红利再投资。据市场人士计算,
3月3日,宝盈资源单位净值为1.0292元。如果持有人购买1000份该基金,到3月3日,按现金分红计算,其资产总值为1199.2元;按红利再投资计算,资产总值为1189.2元,两者相比较,持有人的资产缩水10元。 事后,宝盈基金不得不为自摆的“乌龙”全权买单,“买单”金额为30余万元。然而,数千持有人现金分红被莫名再投资所造成的时间成本无法量化也无从追讨。
“偏差门”:小散损失补偿无交代
去年12月30日,交银“上证180公司治理ETF”开盘时,净值较其交易价格出现了约50%左右的溢价,当天交易价格被迅速推高至涨停,该基金旋即停牌。
据该基金公司当晚发布的公告,造成净值与交易价格偏差的原因是,公司当日对申购赎回清单进行调整时出现“技术错误”。 据测算,这次事件给基金造成的损失在1亿元左右。其后,依照治理ETF招募说明书的约定,交银合法地追回了套利收益,但公司对错误造成散户的利益损失补偿却并没有给出最终的交代。
“爽约门”:打新无效 新股暴利打水漂
打新爽约绝对损人不利己,不少基金因此错过了新股所带来的收益,基金持有人也在无形中蒙受了难以量化的损失。
如去年10月27日,四川成渝网下1.25亿股限售股解禁。当日该股下跌3.31%,收于7.02元。即便如此,较之3.6元的发行价仍有95%的涨幅。如果当日参与网下申购的基金以收盘价抛售该股,便可获得不菲的收益。
分析个中原因,不难发现相关基金只要有足够的规模,即使在持有人利益受损条件下,机构也能从中有所得益。而这样的利益冲突关系,或许就是造成相关投资机构一再出现低级错误、并使投资人权利受损的制度成因。
基金巨额亏损,买单者却是基民,亦即基民在承担着损失,与基金几乎不相关。而与之对应的是,基金公司的管理费收入并未与基民的财富一样出现缩水,相反还呈现出大幅增收的状况。股市暴跌,基民损失惨重,基金公司因为旱涝保收同样成为其中的大赢家。如此格局,也引发了市场对于基金公司提取管理费的争论。基金不能为投资者带来回报,却只知道以扩张的模式创收,已经打破了市场的公平原则。
标榜专业的基金公司低级错误频犯,基民却要为此“买单”并且追偿无门。由于基金产品的高度专业性和信息不对称性,侵权事件更易发生,可基民却没有“3·15”,既不能像普通的消费者一样得到《消法》保护,又没法像股民借力《公司法》直接诉讼上市公司维权。基民只能默默的承受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