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搜索汽车营销的时尚路线

(2009-07-09 09:31:51)
标签:

杂谈

话说汽车营销,时下最容易想到的就是还没下线的变形金刚2, 据说在北美收获了近4亿的票房,在内地4天就近亿。作为电影它无疑是成功的,此外不可置否的另一事实就是变形金刚2也是一次完美的汽车植入式营销。

 

电影植入式营销达顶峰

什么是汽车植入式营销在此无需赘述,因为无论是国内还是在国外的电影中都频频出现。

案例:大家一定记得《爱情左灯右行》中女主持开的新飞度,被称为最拼贴式的植入式。还有那两部“疯狂”电影中的两次植入,从此让宝马变成了“别摸我”的别称,让斯柯达与自行车的不解之缘更加妙不可言。而国外早在1963年,阿斯顿马丁DB5就在电影《金手指》中亮相了,随后阿斯顿马丁汽车品牌就与007系列电影结了姻亲了。此后汽车进军电影成为了一种营销的潮流,《的士速递》中有标致407,《偷天换日》中有MINI cooper、《非常人贩》中的奥迪A8……

 

搜索汽车营销的时尚路线

点评:好的电影植入式营销可遇不可求——有的车植入了一个镜头闪现等于没有植入,钱花出去了,效果没出来了;有的车硬生生的塞入某个情节或场景,看出来了,倒是引来骂声一片;有的车很地道的植入了,印象相当深刻,铬下了“开好车的就是好人吗?”的质疑——所以劝告各商家,电影植入要慎用。

 

联合营销建和谐

 联合营销目前得以萌发是金融危机在做推手,泾渭分明的各企业在此刻面临了同一个困境,汽车行业要生存仅依靠价格、促销等常规战术已经难以为继,要突围就需要搞联合,于是联合营销成为必然。

案例:长城汽车与美国壳牌合作,二者在资源上进行了互换尝试。在合作期间,购买长需汽车的消费者可以享受到壳牌润滑油。除了促销和展示上的有效互动,长城汽车还还会借助壳牌的资源将其消费者拉入到很难得的法拉利FI赛道活动中,与法拉利车手面对面。上海大众斯柯达与将携手国内居家装行业名牌红星美凯龙集团跨界联合。宝马则与惠普结成战略合作伙伴。东风雪铁龙与意大利服装Kappa握手。

搜索汽车营销的时尚路线

 

点评:品牌联合在国外也是有先例的,例如奔驰与时尚品牌阿玛尼的合作。在以前国内也家电行业也出现过。品牌联合的最大优势在于实现了资源互补或者共享,把分属于不同品牌经及不同领域产品的消费人群整合在一起,各自开发自己的潜在消费者。但问题在于与汽车企业合作的品牌应当选择哪些才能挖掘出更多的潜在客户,这此举成败的关键。

 

族群营销初体验

    族群概念并不新鲜,因为网络的存在,使各种族群纷纷涌现,如败犬族、乐活族、御宅族……,以族群的名义生活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但此凡见到的种种都是因为有相同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习惯而组成群。如何才能实现各个厂家梦寐以求的,让产品成为组合族群的纽带。族群营销的商业运作在国外在也是近几年才随着网络的普及才提出的,所以没有太多可以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倒是在国内有这样一族初具规模。

搜索汽车营销的时尚路线

案例:“S”族。什么是“S”族?如果你年龄在25至35岁,个性沉稳内敛,对工作全力以赴,同时也很懂得享受生活;如果你尊重标准(Standard)、注重安全(Safe)、讲究风格和时髦(Stylish)、享受速度(Speed)、尊崇社会地位(Social Status);更为重要的你还拥有一辆Sagitar,那么毫无疑问你就是“S”族。这个“S”族群有多大的规模?自2006年上市以来,速腾已经累计销售20余万量,这可以说是一个庞大的族群。其“质感人生”的定位已经被广大的持有者树立为“S”族群的性格标的。

曾有一位“S”族人如是说:“走到哪,凡遇到开速腾的人,都会觉得很熟悉,那种感觉很好。”这就是族群的魅力,随着“S”族群的扩大与传播,速腾已不仅仅是一辆汽车,而是成为一个族群认同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文化内涵。

 

点评:作为一个全新的尝试,速腾“摸着石头过河”走到今天也算是也几经挫折。可以说速腾为汽车业里的族群营销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但是各家要做到像速腾这样并不容易。虽然年轻消费群体的崛起,个性化的汽车消费成为现实,想要以产品来划分、定义族群,除了要有犀利的眼光找准市场定位,把产品的性能、附加价值与消费者的理性需求情感诉求相结合,最基本的还需要有过硬的产品素质,这种认同需要时间来检验。俗话说“冰动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族群的诞生也非朝夕之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