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存: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才是稳定房价要件
在很多人看来,宽松货币政策造成一线少数城市上半年楼市成交恢复,也同时造成对土地的争夺,直接促使房价上涨,所以应当改变这一政策。但是,总理在近期的连续数次表态,继续坚持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其中的内涵还是值得关注的。
温总理近日就当前全国财政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为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作出了重要贡献,取得显著成效。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财政工作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要继续坚定不移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落实“一揽子计划”,特别要加大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支持。要狠抓增收节支,坚决控制一般性支出,把有限的财力真正用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确实使得楼市成交日益稳定,去库存化问题解决的同时,供需矛盾日益突出。08年不仅仅是销售停滞,也由于信贷限制,即使有扩张土地之心,也无实力实现扩张,但是造成的土地频频流拍,最后传导到土地环节的不仅仅是土地供应计划无法实现,还一定是土地收储规模的下降。
我们很多错误认识一直是土地供应量巨大,这样的形势是冷暖不均的。很多二三线城市确实存在这一问题,但是一线城市和重点二线城市由于房地产开发年代较远,土地价值早已经被市场认同,中心地段无地可征得局面也就自然形成。
土地拍卖制度似乎解决了公平问题,但是带来的对土地价值的广泛认可,也造成了土地收储也就是拆迁改造的成本急剧上升,这也是目前土地价格屡屡创出天价的根本原因。而且这样的局面在一二城市将越演越烈,供需矛盾势必日益突出。
市场土地供应面对的不仅仅是商品房,还有大量要建造的保障住房,但是供地的来源却是不能无限增加的。这是一对矛盾,由于土地价值的增加,保障住房里的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也已经远离目前中低收入阶层的购买能力,势必把新增城市人口挤向租赁市场,所以思路的调整是必要的。
应该说解决楼市问题第一靠加大供应,但是供应加大受土地收储限制,土地的不可再生性也限制了土地供应。但是地价的下跌是很难实现的。第二,商品房与保障房的分离,不要采用一种管理政策。第三要正视需求问题,而不是靠限制需求解决眼前矛盾,这一矛盾仅仅是压抑,但是压抑必然有爆发的时点。第四,信贷支持也是加大供应的最重要的必要条件,企业追捧土地,企业有利可图,供需矛盾才能得到解决,企业对房地产行业的投资才会加大,否则只会进一步减少供应。
商品房市场面对的是改善型需求,这一思路必须确立。那么频繁的启用信贷调控是没有意义的。这已经在03年之后信贷政策变化并没有真正解决楼市问题,反而进一步加剧供需矛盾的局面反复证明了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