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过度强调银行风险是上一轮宏观调控失误的主因

(2009-03-31 06:00:27)
标签:

房产

财经

房贷

主因

宏观调控

上海

分类: 谈房论市
过度强调银行风险是上一轮宏观调控失误的主因
陈宝存/ 文
    很少有指责央行和银监会上一轮宏观调控政策抑制投资性购买的思路,但是现在的紧缩行情,实际始作俑者是央行以及银监会,过度强调银行风险是对房地产投资的认识存在局限,使得央行从最初就成为收紧房贷、收紧土地供应的上一轮宏观调控的主力,直至最近银监会与国办意见的思路整体逆向的思路,继续收紧二套房贷对房地产市场的回暖影响是负面的。
    从03年6月12日开始的121房贷新政,银行的风险实际是错误的市场估计,所以随后出台的国务院18号文适时纠正了121房贷新政的执行。但是07年9月27日的《中国人民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银发〔2007〕359号),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完全收死,急刹车理论的始作俑者和最后执行者都是央行以及后来成立的银监会。
    359号通知的整体思路实际结束是从08年9月16日以“双降”银行利率与准备金率开始的新一轮稳定经济,支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称为主流,但是我们也看到了政策的反复。当然从国务院层面仍旧是清醒的。按银监会主席刘明康09年2月26日的讲话精神,继续严格执行9.27房贷359号通知被总理两会精神否定,2009年03月23日央行、银监会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各金融机构要优先保证手续齐全、符合项目开工和建设条件的中央投资项目所需配套信贷资金及时落实到位。也事实上纠正了银监会的思路,改善性二套房贷优惠利率继续执行,而不是严格执行9.27(359)号通知的要求。
    9.27(359)号文的表述是这样的:提高第二套房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重点支持借款人购买首套中小户型自住住房的贷款需求,第二套(含)以上住房贷款的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40%,贷款利率水平不得低于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的1.1倍。
    很显然与目前的精神是不相符的。改善性住房无疑也是二套房,我们只当做是国务院在银监会与商业银行意愿之间的妥协。
 
    据报道:市场火爆行情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上演,北京、上海的开发商甚至开始上调房价。一些商业银行“只做不说”地放开二套房贷,让不少投资客动心。一位银行个贷员工告诉记者,夫妻双方来买房,一人买一套,都买市中心的小套,这样的客户去年基本绝迹,今年又多起来了,“我经手的最多的一个客户用家里人的名义一口气买了5套房。” “从这部分购房者来说,如果二套房贷政策回到去年的口径,先松后紧,利率从基准利率的0.7倍上浮到1.1倍,这个力度还是相当大的,肯定会把这部分人的入市意愿吓退不少。”“不过到目前为止,银监局的文件还仅仅是文件,没有听说哪家银行对现有政策喊停的。”
    这样的行情在某些人看来都是假按揭造成的,而实际上是投资意愿的上涨影响。
 
    市场走出低谷的标志是投资客回归,而市场交投的活跃无疑是解决目前房地产投资不足的最好途径。这一点要认清形势,而不是在一味的强调商业银行的风险。把银行推向市场而不是继续做襁褓里的孩子,才有助于中国银行面对国际竞争。 
    我们与美国次贷危机有根本不同,我们不会也从来不可能过度鼓励低收入者购房,我们必将还有国家为主的保障制度,虽然国家保障房分配出现很多问题,特别是经济适用房大建也很不合理,最终的受益者绝对不是低收入人群。
    因噎废食的思路,把发展中的市场作死,这是不可取的。而无疑银监会的思路就是如此,但是与商业银行的利益是相违背的,那么商业银行也就不会坚持执行。明紧暗松恐怕是商业银行对付银监会政策的唯一办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