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用地仍然是09年房企争夺重点
3月18日,北京土地整理储备中心网站信息显示,3月份前半个月北京公开成交的土地有6块,上述地块总规划建筑面积约为23万平米,其中具有住宅性质地块有两个,总规划建筑面积约为7万平米。
统计发现,3月份拿地主要是大开发商,分别为北京城开、金隅嘉业、北京城建等北京知名地产公司。此外,上述地块多数以底价成交,楼面地价为2000多元/平米,暂未出现多家开发商竞争同一地块的局面。
上述消息在未来绝不鲜见,原因当然是楼市回暖造成的。压抑了一年的土地收购热情,释放出来会是疾风暴雨一般。当然,奉劝房企考虑政策风险,极度扩张思路要不得,千万不能重蹈万科07年拿地之路。
我认为08年土地出让受阻还有一个原因是销售受阻,而贷款收紧也就造成了房企资金极为缺乏,即使有收地之心,但是却无收地之力。这是地方政府最不愿意看到的。
那么难题基本过去了。更有消息说社保基金巨资增仓地产股,社保基金选择增持的21家上市公司中有5家公司属于房地产板块,分别为万通地产、世茂股份、荣盛发展、天房发展和银基发展。表明当前形势下,地产仍然是利润前景最好的行业之一。这也会带来资金的进入,一改08年下半年开始的投资下滑局面。
一二三线城市的土地出让形式有所不同。一线城市因为土地储备中心收储能力强,资金实力强,可以做到净地出让。但是二三线城市很难做到净地出让,而且很多二三线城市城中村的广泛存在也和一线城市不同。但是一线城市土地资源中心城区土地资源十分有限,争夺必然激烈。二三线城市又大量存在城中村和危旧住宅,改造任务很大,占用耕地又没有空间,只能依靠拆迁改造释放土地。我们知道,拆迁改造可控性极差,如果不是地方政府的强力推进,拆迁实施很多是受阻的,这样形成的土地供应量很难得到保证。
总而言之,真实的土地供应长时期内都是有限的。一旦楼市成交恢复,房企资金链压力减缓,首当其冲的是拿地。对于专职房地产公司来说,土地是面粉,是基础原材料,否则也就谈不上生产了。特别是实力企业,更不可能没有土地储备。
一个城市每年的土地出让是受限的,而二三线城市的旧城改造等项的拆迁改造阻力重重,一个项目拆迁用上几年也属正常,实力房企一般不采用这种方式拿地。那么以此形成的土地供应也不可能很快兑现。我们应当适度的推进土地供应速度,过度的量大和小量都是要不得的。
当然是否拿地取决于房企自身思路。经历了本轮拐点的房企很难再盲目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