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工薪阶层距离房价越来越近,而不是相反

(2009-01-10 22:07:04)
标签:

房产

财经

工薪阶层

房价

销售价格指数

中国

分类: 谈房论市
工薪阶层距离房价越来越近,而不是相反 
陈宝存/ 文
 
    中国楼市最大的问题一直不是房价的高低问题,而是收入不平衡增长的问题。这本身是极为正常的现象,尤其在发展初期的中国,经济结构的渐趋合理会越来越快,经济结构问题也必将更好的解决。
    除了福利分房,中国各阶层的住房梦从住房市场化之初的不敢想象,到如今即使是刚刚走向社会的大学生也有了购房梦想,这无疑是巨大的进步。普通工薪阶层在市场化房地产发展之初根本不敢想的住房梦,随着收入水平的剧增(数字上的变化是惊人的),感觉越来越近,或者现在的收入若是在03年或者98年,那住房梦早就实现了。
    但是,价值规律不是这样。
 
    资料显示:1996年—2003年的房价增长与收入增长的情况看出,房价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收入的增长速度。住宅价格增长了37.8%,年均4.7%,而收入增长了75%,年均9.37%,约为房价增长的一倍。只有2004年的房价增幅大于了收入的增幅,自2004年的调控政策出台之后,连续几年的房价增幅在持续的下降。
    2004—2006年的各年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分别为109.7、108.4、106.4,2006年回落了两个百分点。二手房住宅销售价格指数分别为115,108.4,105.3,2006年回落了三个百分点。
    2007年一季度的房价增长了5.6%,但城市人均收入增长了16.8%,远远高于房价的增幅,只能说明房价收入比在逐年的缩小而不是逐年的扩大。
 
    感官上更是这样的感觉,房地产行业之所以被广泛关注,而不是像汽车和所有高档消费品一样,主要原因还是住房距离老百姓更近了,虽然要跳着脚去够,但是毕竟是有希望够得到了。
    我们很多人会拿房价收入比说事,但是忘记了在中国的土壤。而且无视了十年的增长幅度。与西方相比,我们是在逐步市场化的过程中。但是即使是发达国家,也不存在轻易购房的可能,如果按自有住房比例算来,我们仍旧是最高的。
   
    很多人包括某些主管部门仍在认定房价与百姓的收入还有差距。这是事实,但是请问何时没有差距过?何时能达到基本工薪阶层可以轻松购房的水平?中国哪一年有过这样的现象?
    房价是如何涨起来的?80后的孩子们没有多少真实记忆,不能说明我们大家都没有记忆。倒推至98年,虽然房价很低,但是收入也很低。比如98年中国各大中城市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000至6000元,更高的就不多了。
    随着土地收储的逐渐正规化,特别是土地招拍挂方式的实施,土地价值升值越来越提高被征地居民和农民的土地收益,这才有了今天的平改、城中村改造、旧城改造、旧厂改造,这才有了低薪阶层的住房梦通过房地产的市场化而得到实现。这才是城市发展的主流。
 
    我们当然可以梦想轻松实现“居者有其屋”,轻松实现乌托邦梦想。我们试想一下那样的社会来临:人人可以轻松购买住房,那是怎样的情景?工薪阶层住90平米需要9万元,财富阶层900万可以买9000平米。多美好的社会!
    资源呢?土地资源如何保护?简单公平是否可以实现?
 
    我们很多人是不想这些的。或者简单回到完全平均社会,必须都住90平米。如何实现完全平均?那将是怎么样的情景?古巴?朝鲜?还是我们的78年之前的探索?
    接受市场化真的很难。完全平均的社会是最美的吗?我们何时能实现绝对公平?那是最有效率的吗?这都是问题!
 
    扯远了。
    为什么这么多的谩骂者谩骂敢于说真话的专业人士?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网络聚集的刚刚走入社会的八零后们住房梦,随着07年以来逐渐增长的房价给拉的越来越远。在他们的心里,模棱两可的概念中还存留着上一辈人福利分房时代的记忆。他们认为他们的几千元月薪如果回到98年以前可以不必努力而实现住房梦,或者能像影视作品中所看到的那些高级白领居有豪宅、出有名车。那纯属做梦,不可能实现的梦。
    不论是中国还是世界,机会永远给奋斗的人们,这是必然的。市场经济能给不劳动者的是生活保障,而绝不是富裕。
    而无疑,发展中的社会,是机会最多的社会。住房梦是会实现的,但是要通过努力、通过奋斗来实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