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说: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

标签:
刘先银博客善待自己太初有道 |
分类: 黄帝内经素问灵枢 |
老子道德经
原文
《老子·道德经》原文及註繹刘先银整理编绎
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
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
善于谈论天道的,必然可应验于人。
善于谈论古名的,必然可用于当今。
善于谈论今人的,必然是讨厌自己。
先验论,认为人有天然的认知能力,可以认知天道(道可道),可以认知古名(名可名)。
但不可认知人。人分等级。认知上人是不满自己生存境况,认知下人是讨厌自己学识智慧。
语出《素问·举痛论》:“黄帝问曰:余闻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如此,则道不惑而至数极,所谓明也。”
老子这里提到的勇气有两种:一种是“勇于敢”;一种是“勇于不敢”。第六十七章说:“慈,故能勇。”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慈,故能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