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德经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2016-05-12 09:59:59)
标签:

老子道德经

刘先银博客

大道至简

太初有道

分类: 老子道德经
道德经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榖(),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道混沌一体生而为一,再阴阳开化生二,阴阳开化虚实相生而生三,阴阳开化虚实相生千差万别又由三而生万物,万物虽然万差万别但也都是背为阴气,前抱阳气,阴阳二气在看不见的虚气中交流和谐,相生相伴。人们厌恶的是孤,寡,不谷,但是候王切以此相称,因此一切事物,有时减损它,反而增益了它,有时增益它,反而是减损。人们用来教人的话,我们也用来教人。“强梁的人不得好死”,我将用这一句话来教导世人。

道,为世界的本原,“有”和“无”的对立统一体。一,为太极、太一、细胞、原子,是生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功能单位。二,是由一化生出的相对独立的阴阳两性物质。三,是由阴阳两性物质媾和而生成的多种不同性质的物质。在这里,三,不是一个确数,是多的意思。 冲,通“盅”,为虚、空的意思。“冲气”,是说阴阳两性物质之间存在气场,形成空间距离。这里,“冲气”是对立的前提,也是统一即“和”的必要条件,“和”是对立的结果。和:在平衡、和谐的运动中焕发无限生机。“和”是化生天地万物的根本,有了“和”就可以化育一切。 “万物负阴而抱阳”,是言“对立”,揭示了矛盾的普遍规律。矛盾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都存在着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没有一切。“冲气以为和”,是言“同一”,说明平衡、和谐的运动空间是一切事物发生、转化的前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揭示的正是宇宙间的对立统一规律。 句悟:如果结合我国古老的《易经》文化来解释,三,可以看作是由阴阳三爻排列组合而形成的八卦。八卦与八卦重叠,形成六十四卦,象征着“三生万物”。可以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对太极八卦图的解说。太极八卦是《易经》的核心,它浓缩了宇宙生成论、阴阳生克原理以及科学的术数体系。易经的“易”是对立统一、对立转化的意思,而《易经》所揭示的阴阳生克原理,就是贯穿于《道德经》始终的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最根本规律,也是老子辩证法的灵魂,它包含着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太极载道,八卦寓德。太极八卦,合为道德。《易经》和《道德经》,其思想体系是一脉相承的,其理论基础都是来之于内修实践。

道德经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刘先银题写书名《道德经》

上章回顾即便知晓了如何才能复归于道,很多人也是不可能行反用弱的。只有上士闻道后才能抱道不离。行于道者,可知道昏昏默默,反而动之,夷且混沌。故对应有道之人的德行也同样是行反用弱。正因为如此,道才能施养万物并育成它们。
夫唯道,善贷且成。道生养、造化、成就万物。这一切具体又是怎么进行和运转的呢,本章讲的就是这些内容。下面进入正文部分。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生一,无极生太极。
一生二,太极生阴阳。
二生三,太极与阴阳为三。一与二为三。
三生万物,万物只是阴阳的不同组合而有分别。就好比,程序员用01两个符号,就可以编出来任何的软件。万物的差异,本质上只是阴阳的多少而表现出来的信息的差异。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万物负阴而抱阳,在河图的北方,地一为阳万物始生,天六为阴覆之;这时候对应的是冬天,虽然大地一阳生,但是天气是非常冷的,因为天数六是阴数。
在河图的东方,地三为阳数,万物成长,天八为阴覆之。这时候对应的季节是春季,因为天数为阴数,这时候的天气依然是很冷的。虽然地数之阳已经在荣发了。
在道生万物这一半流程里面,万物便是这样的负阴而抱阳。在河图的另一半,则是主杀。那一半是万物负阳而抱阴,对应的是夏秋两季。这两个季节,虽然天气很炎热,但是地数已经转为阴,万物已经步入死亡的周期。
道德经里面,主要讲道主生的一部分,不讲道主杀的一部分。所以万物负阳而抱阴的那半个主杀之道,就没怎么仔细讲。只是一直让人规避它。
冲气以为和,光有阴阳,就好比只有01没有程序员一样,是无法编程的。所以,道造化万物,不仅有阴阳,还得有一个程序员,这个程序员,就是太极之虚漠之气。也就是冲气。没有太极作为总设计师和程序员,阴阳什么也生不出来。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榖,而王公以为称。
人们所厌恶的,通常都是不生不长,只嫌自己不够强大。而王公则以此自称。
为什么呢,长大了,强壮了,就进入道主杀的那半个周期了。王公治理天下也是如此,如果长的太强壮,如日中天子时,也就是道主杀的另一半周期开启的时候。如何才能一直生长,而不至于强壮到滑入另一半道主杀的周期内呢,前面的章节中,已经给出解答,那就是归根复命。后面章节中,依然会不停的讲这个道理,深根固柢也是这个道理。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道的得失之辨,引出来了往反之辨,往返之辨,又进一步引出来了损益之辨。如果不能理解这个谱系,就根本无从理解道德经里面的损益之辨。
反,导致损,损掉物的外在荣华。但是这样对它来说,却是有益的,会生存的更长久。
往,导致益,增益万物的外在荣华。但是这样对万物来说,却是有害的,因为他们长到生命的巅峰,也就意味着马上进入凋残死亡的另一半周期。
打个比方来说明下这个道理。两盏油灯,一盏灯,把它的灯芯调的很小,损了他的光芒,但是它却可以点燃很久不熄灭。另一盏灯,把它的灯芯拨的很大,光芒四射,没多久就油尽灯灭了。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这句对应的是前面的人之所恶一句。人们都厌恶自己不够闪亮,不够光芒四射,不够荣华富贵。这就是人们通常所遵循的教行,我也会教行这个道理,这就是益之而损的道理。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本来一盏油灯加满油正常使用,可以用十天,不过有些人,非要把灯芯全拨出来,虽然非常明亮,但是用一天就油尽灯灭了。这就是强梁者不得其死的意思。
益之而损,是只知雄不知守其雌,这样的教行,是为雄之道,所以称之为教父。有教父,则肯定也会有教母,能守其雌的,就是教母。后面章节里面,会讲到有国之母,可以长久。那个就是教母。
道生万物,都赋予了它们天命,有天命则必有其天年,为什么有的人可以尽其天年,有的人就不能呢,点灯熬油太严重的了,益之而损的太严重了。同理,侯王治理天下,也是如此,不可以对天下益之而损,这是反面教材。

知往反之理,明损益之辨的人,太少了。能名此理,治事则事成,治身则成真,治国则能万世天平。
---------------------------------------------------------------------------------------------------------------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榖(gǔ),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

道化章第四十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注释】[1]后人的解释要么依据唯物辩证法,要么依据阴阳学说,均非老子本意,在《老子》其他任何一章中也找不到任何一节来证明。庄子对此早有精妙的解释,在老子通篇中都可以找到佐证。庄子说:"既然是`一'了,还有什么好说的呢?然而,既然称之为`一'了,岂不是已经说出口了吗?这个`一',与我们对它的言说,就是`二'了。`二',再加上`一'原本的存在,就是`三'。所以从无到有,到`三'为止(《大宗师》)"。庄子所说的三个"",很绕口,其实就是"道的表像、道的名份、道的实在"这三者。此处译文即根据庄子,以道解道。王弼亦明显参考了庄子。道的名、实、像及其三者的关系,在《老子道德经》一、四、六、九、十四、二十一 、二十五、三十二、四十一和四十二章等,都有论及。详见第一部二章一节之三"辨析一二三",五章三节之二"名实像、三合一"、之三"老子谈名实像"[2]道是「其上不皦(曒)(晈)、其下不昧」的纯粹光明,是「一」。万物却有向光与背光的两面,故曰「抱阳而负阴」。向道与背道这两面相互激荡,靠「气」(灵)而平和。
译文道先于万物而自在,这是他的实在,称为一。道被言说为道,这是他的名份,称为二。道的实在,能被言说为道的名份,是因为他有表象,称为三。三而一的道生养了万物。万物都有背道之阴和向道之阳,两者相互激荡以求平和。人们所厌恶的,不就是孤、寡、不善吗?王公却用这些字眼儿自称。所以,有时求益反而受损,有时求损反而获益。先人教我的,我也用来教你们:自恃其强、偏行己路的人绝没有好下场。这句话,就作为教训的开始。

1.宇宙乃是被造界,相对界,暂存界。不是永恒界。它是两个大容器(空间,时间)。空间让万物运行,万物一运行就需要时间。自然生就阴阳未判一气混元,一气混元激活了时间与空间,在时间与空间中产生了能量,能量的互相转换产生了万物。 

2.万物都有负阴而抱阳的特性,冲虚不盈是走向和谐的根本。 

3.人们所忌讳的,莫过于“孤”“寡”“不谷”, 而侯王却用来称谓自己。 

4.因此万物或是因为减损反而获得增加,或是因为增加反而导致减损。 

5.前人的谆谆教导,我们也用来教育后人。 

6.努力培养栋梁之才的人精神是不死的,我们将以他们作为学习的榜样。

【题解】道生一,一是无极;一生二,二是阴阳;二生三,三是阴阳配合;三生万物,万物是万事万物。道家思想并非是后世误解的消极无为,而是更宏观、更客观的世界观、人生观。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核心思想,即是规律产生(效法)于事物自身的发展趋势(需求)。不要主观的态度去看待,因为越在意越适得其反。道家的文化冷静而客观。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而成新的和谐体。人们最厌恶的就是不谷,但王公却用这些字来称呼自己。所以一切事物,如果减损它却反而得到增加;如果增加它却反而得到减损。别人这样教导我,我也这样去教导别人。强暴的人死无其所。我把这句话当作施教的宗旨。努力培养栋梁之才的人精神是不死的,我们将以他们作为学习的榜样。

道德经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德经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德经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德经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德经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德经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德经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德经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德经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德经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德经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德经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德经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德经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德经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德经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德经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德经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德经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德经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