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易性章第八【老子·第8章】上善若水

(2016-05-12 09:10:49)
标签:

健康生活

老子道德经

刘先银博客

分类: 老子道德经

易性章 第八【老子·第8章】上善若水

易性章第八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22】【66】【68】【73】【81夫唯不爭,故无尤。 

【注释】①上善:不是一般的善。②恶:讨厌、不喜欢。人恶卑下,《论语•子张》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儒家力争上游,老子与之相反。③几:接近。④地:天高地下,至下谓之地。⑤渊:沉静的深水,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⑥汛:河水汛期即至,叫做信水。正:读为政。⑧尤:过失,差错。

【译文】

1.最高的善像水一样。之所以说水善,是因为她利于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且甘愿处于众人之所厌恶之处,所以说水最接近大道。

2.水润泽万物,令万物繁盛地生长,而它却从不与万物竟高下,争长短,它总是安身立命在众人所不愿去的低洼地,这种品格才最接近于道啊。  
3.上善的人,居身,安于卑下; 其安身立命,像水一样随遇而安,善于居住低洼之地;

如何理解“居善地”,见【39】【42】【66】【78】各章:

法本第三十九 道化第四十二 后己第六十六 任信第七十八

4.存心,宁静深沉心若止水

如何理解“心善渊”,散见【49】【68】各章:任德章第四十九 配天章第六十八

5.交往,尽显仁爱; 与人交往表现得像水一样博大仁爱;

如何理解“与善仁”,散见【27】【54】【62】各章:巧用章第二十七修观章第五十四居位章第六十二

 6.言语,诚信有嘉; 说话言语,诚信有嘉;

如何理解“言善信”,散见【63】【79】【81】各章:恩始章第六十三任契章第七十九显质章第八十一

7.为政,天下归顺;为政像水一样清静而治;如何理解“政善治”,散见【2】【43】【58】【607480】各章:养身章 第二偏用章 第四十三顺化章 第五十八居位章 第六十制惑章 第七十四独立章 第八十

8.做事,有十分的能力;做事像水那样发挥功能;如何理解“事善能 ”,散见【24】【41】【63】【64】【78】各章:苦恩章 第二十四同异章 第四十一恩始章 第六十三守微章 第六十四任信章 第七十八

9.行动,合乎时宜。 行动像水那样善于把握天时。如何理解“ 动善时”,散见【2】【22】【24】【30】【31】【32】【60】【61】各章:养身章 第二 益谦章 第二十二苦恩章 第二十四俭武章 第三十偃武章 第三十一圣德章 第三十二居位章 第六十谦德章 第六十一

10.惟有像水一样不争不竞,所以无过无忧。  这一切都是自然的,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物无争,所以不会出现过失和差错。

善,散见【15】【22】各章:显德章 第十五 益谦章 第二十二

【题解】这是老子的人生篇,借水之善来求喻为人之善,借水之德来要求人之德。水之善成就万物而不居己之功。水之善性与人之善性同,为功而弃功,处劣地而随遇而安;心性如水之温性,心若止水,平静而博大仁爱;诚信而具美德,为政则清静,为如水之功能无穷,动则如水能把握时机,因此,此是有为篇和德善篇。

易性章 第八【老子·第8章】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上善之人,如水之性。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水在天為霧露,在地為源泉也。

處眾人之所惡,眾人惡卑濕垢濁,水獨靜流居之也。

故幾於道。水性幾於道同。

居善地,水性善喜於地,草木之上即流而下,有似於牝動而下人也。

心善淵,水深空虛,淵深清明。

與善仁,萬物得水以生。與,虛不與盈也。

言善信,水內影照形,不失其情也。

正善治,無有不洗,清且平也。

事善能,能方能圓,曲直隨形。

動善時。夏散冬凝,應期而動,不失天時。

夫唯不爭,壅之則止,決之則流,聽從人也。

故無尤。水性如是,故天下無有怨尤水者也。

孔子问礼:老聃,真吾师也!

孔子与老子是师亦友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道德经》第四十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榖(),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生态文明建设大型电视节目微电影项目的规划及管理办法
易性章第八【老子·第8章】上善若水




易性章第八【老子·第8章】上善若水

生态文明建设大型电视节目微电影项目的规划及管理办法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内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易经·系辞》:“天在上为尊贵,地在下为卑微,天地乾坤既也就确定下来了;天与地的卑微高贵明确下来,则人身份的尊卑贵贱位置也就确定了”。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太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这是把人类社会的尊卑贵贱与自然的高下分别相比附,以天地、阴阳、乾坤的动静变化来表达其哲学宇宙观。其中,既有理性所认识的实然之理,也有心灵所感悟的应然之理。如天高地下,动静有常,人("方"字,按高亨《周易大传今注》云为"人")以类聚,物以群分为实然之理;而尊卑、贵贱、吉凶等为应然之理。第二自然段述天地斡流而成万化之神,乾坤错综而生六子之妙。以乾之刚而摩荡坤之柔,以坤之柔而摩荡乾之刚,一刚一柔,相推相荡,鼓之以雷霆而为震。润之以风雨而为巽、坎。日月运动,夫寒暑为坎、离,皆客观的必然性。然则得其刚者,为长男,为中男,为少男;得其柔者,为长女,为中女,为少女。成男成女,莫之成而成也。三才之天、地、人,《易》之乾坤,其神矣乎!雷霆、风雨、日月、天地虽是说的自然现象,实是说震(雷)离(霆即电,离为电、为日)、巽(风)坎(为雨,为月)和乾坤的变化。虽然这里未说到艮兑二卦,并不追求工整对称,但仍是对宇宙变化的概括。接下来说天地生养万物的品德,因其顺天地规律而"易"、"简",因其"易"、"简"而为人所"易知"和"易从"。因自然实然之理和应然之理的"易知"、"易从"而使其成为贤人之德与业得以长久的原因。这里"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是理解的难点。其中,隐涵着《易》未作之时,应然之乾坤在自然的天地,而《易》既作之后,而自然之天地在应然的乾坤之义,如此,方可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之意。另《礼记•乐记》从"天尊地卑"以下近一百字,明显是抄录《易传》文字而杂入少量的说礼乐文字而成。比如《易传》"乾坤定矣",《乐记》为"君臣定矣";《易传》"吉凶生矣";《乐记》为"性命不同矣";《易传》"刚柔相摩,八卦相荡",《乐记》为"阴阳相摩,天地相荡"等等 。此段概括《易》推演天地变化的宇宙观。



鵩鸟赋  

作者:贾谊   

朝代:汉朝

  单阏之岁兮,

  四月孟夏,

  庚子日斜兮,

  鵩集予舍。

  止于坐隅兮,

  貌甚闲暇。

  异物来萃兮,

  私怪其故。

  发书占之兮,

  谶言其度,

  曰:“野鸟入室兮,主人将去。”

  请问于鵩兮:“

  予去何之?

  吉乎告我,

  凶言其灾。

  淹速之度兮,

  语予其期。

  ”鵩乃叹息,

  举首奋翼;

  口不能言,

  请对以臆:“

  万物变化兮,

  固无休息。

  斡流而迁兮,

  或推而还。

  形气转续兮,

  变化而蟺。

  沕穆无穷兮,

  胡可胜言!

  祸兮福所倚,

  福兮祸所伏;

  优喜聚门兮,

  吉凶同域。

  彼吴强大兮,

  夫差以败;

  越栖会稽兮,

  勾践霸世。

  斯游遂成兮,

  卒被五刑;

  傅说胥靡兮,

  乃相武丁。

  夫祸之与福兮,

  何异纠纆;

  命不可说兮,

  孰知其极!

  水激则旱兮,

  矢激则远;

  万物回薄兮,

  振荡相转。

  云蒸雨降兮,

  纠错相纷;

  大钧播物兮,

  坱圠无垠。

  天不可预虑兮,

  道不可预谋;

  迟速有命兮,

  焉识其时。

  且夫天地为炉兮,

  造化为工;

  阴阳为炭兮,

  万物为铜。

  合散消息兮,

  安有常则?

  千变万化兮,

  未始有极,

  忽然为人兮,

  何足控抟;

  化为异物兮,

  又何足患!

  小智自私兮,

  贱彼贵我;

  达人大观兮,

  物无不可。

  贪夫殉财兮,

  烈士殉名。

  夸者死权兮,

  品庶每生。

  怵迫之徒兮,

  或趋西东;

  大人不曲兮,

  意变齐同。

  愚士系俗兮,

  窘若囚拘;

  至人遗物兮,

  独与道俱。

  众人惑惑兮,

  好恶积亿;

  真人恬漠兮,

  独与道息。

  释智遗形兮,

  超然自丧;

  寥廓忽荒兮,

  与道翱翔。

  乘流则逝兮,

  得坻则止;

  纵躯委命兮,

  不私与己。

  其生兮若浮,

  其死兮若休;

  澹乎若深渊止之静,

  泛乎若不系之舟。

  不以生故自宝兮,

  养空而浮;

  德人无累兮,

  知命不忧。

  细故蒂芥兮, 

  何足以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