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性章第八【老子·第8章】上善若水

标签:
健康生活老子道德经刘先银博客 |
分类: 老子道德经 |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22】【66】【68】【73】【81】夫唯不爭,故无尤。
【注释】①上善:不是一般的善。②恶:讨厌、不喜欢。人恶卑下,《论语•子张》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儒家力争上游,老子与之相反。③几:接近。④地:天高地下,至下谓之地。⑤渊:沉静的深水,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⑥汛:河水汛期即至,叫做信水。正:读为政。⑧尤:过失,差错。
【译文】
1.最高的善像水一样。之所以说水善,是因为她利于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且甘愿处于众人之所厌恶之处,所以说水最接近大道。
2.水润泽万物,令万物繁盛地生长,而它却从不与万物竟高下,争长短,它总是安身立命在众人所不愿去的低洼地,这种品格才最接近于道啊。
3.上善的人,居身,安于卑下;
如何理解“居善地”,见【39】【42】【66】【78】各章:
法本第三十九
4.存心,宁静深沉,心若止水;
如何理解“心善渊”,散见【49】【68】各章:任德章第四十九
5.交往,尽显仁爱;
如何理解“与善仁”,散见【27】【54】【62】各章:巧用章第二十七修观章第五十四居位章第六十二
如何理解“言善信”,散见【63】【79】【81】各章:恩始章第六十三任契章第七十九显质章第八十一
7.为政,天下归顺;为政像水一样清静而治;如何理解“政善治”,散见【2】【43】【58】【60】【74】【80】各章:养身章 第二偏用章
8.做事,有十分的能力;做事像水那样发挥功能;如何理解“事善能
9.行动,合乎时宜。
10.惟有像水一样不争不竞,所以无过无忧。
总结水之善,散见【15】【22】各章:显德章
【题解】这是老子的人生篇,借水之善来求喻为人之善,借水之德来要求人之德。水之善成就万物而不居己之功。水之善性与人之善性同,为功而弃功,处劣地而随遇而安;心性如水之温性,心若止水,平静而博大仁爱;诚信而具美德,为政则清静,为如水之功能无穷,动则如水能把握时机,因此,此是有为篇和德善篇。
易性章 第八【老子·第8章】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上善之人,如水之性。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水在天為霧露,在地為源泉也。
處眾人之所惡,眾人惡卑濕垢濁,水獨靜流居之也。
故幾於道。水性幾於道同。
居善地,水性善喜於地,草木之上即流而下,有似於牝動而下人也。
心善淵,水深空虛,淵深清明。
與善仁,萬物得水以生。與,虛不與盈也。
言善信,水內影照形,不失其情也。
正善治,無有不洗,清且平也。
事善能,能方能圓,曲直隨形。
動善時。夏散冬凝,應期而動,不失天時。
夫唯不爭,壅之則止,決之則流,聽從人也。
故無尤。水性如是,故天下無有怨尤水者也。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榖(gǔ),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内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易经·系辞》:“天在上为尊贵,地在下为卑微,天地乾坤既也就确定下来了;天与地的卑微高贵明确下来,则人身份的尊卑贵贱位置也就确定了”。
鵩鸟赋
作者:贾谊
朝代:汉朝
单阏之岁兮,
四月孟夏,
庚子日斜兮,
鵩集予舍。
止于坐隅兮,
貌甚闲暇。
异物来萃兮,
私怪其故。
发书占之兮,
谶言其度,
曰:“野鸟入室兮,主人将去。”
请问于鵩兮:“
予去何之?
吉乎告我,
凶言其灾。
淹速之度兮,
语予其期。
”鵩乃叹息,
举首奋翼;
口不能言,
请对以臆:“
万物变化兮,
固无休息。
斡流而迁兮,
或推而还。
形气转续兮,
变化而蟺。
沕穆无穷兮,
胡可胜言!
祸兮福所倚,
福兮祸所伏;
优喜聚门兮,
吉凶同域。
彼吴强大兮,
夫差以败;
越栖会稽兮,
勾践霸世。
斯游遂成兮,
卒被五刑;
傅说胥靡兮,
乃相武丁。
夫祸之与福兮,
何异纠纆;
命不可说兮,
孰知其极!
水激则旱兮,
矢激则远;
万物回薄兮,
振荡相转。
云蒸雨降兮,
纠错相纷;
大钧播物兮,
坱圠无垠。
天不可预虑兮,
道不可预谋;
迟速有命兮,
焉识其时。
且夫天地为炉兮,
造化为工;
阴阳为炭兮,
万物为铜。
合散消息兮,
安有常则?
千变万化兮,
未始有极,
忽然为人兮,
何足控抟;
化为异物兮,
又何足患!
小智自私兮,
贱彼贵我;
达人大观兮,
物无不可。
贪夫殉财兮,
烈士殉名。
夸者死权兮,
品庶每生。
怵迫之徒兮,
或趋西东;
大人不曲兮,
意变齐同。
愚士系俗兮,
窘若囚拘;
至人遗物兮,
独与道俱。
众人惑惑兮,
好恶积亿;
真人恬漠兮,
独与道息。
释智遗形兮,
超然自丧;
寥廓忽荒兮,
与道翱翔。
乘流则逝兮,
得坻则止;
纵躯委命兮,
不私与己。
其生兮若浮,
其死兮若休;
澹乎若深渊止之静,
泛乎若不系之舟。
不以生故自宝兮,
养空而浮;
德人无累兮,
知命不忧。
细故蒂芥兮,
何足以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