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朱大鸣
朱大鸣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7,331
  • 关注人气:226,16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遏制股市和地产风暴为啥很重要

(2008-06-14 13:30:42)
标签:

股票

分类: 股市评论
遏制股市和地产风暴为啥很重要
 
 文/朱大鸣
股市与楼市最近都出现了成交量的低迷局面,股市一连八连阴,创造了12年最大周阴线;而楼市的成交量虽有所放大,但依然没有摆脱低迷的困境,地产股也是受挫比较严重的板块。大小非5个月狂抛20亿股,如同猛虎出笼,业内人士认为:笼中养着的老虎,看起来很温驯。但是,一旦放出笼来,其伤人的本性便暴露无遗。经过股改解禁的大小非们,就如放出笼的老虎,在被牛市养得无比肥硕后,在监管不完善和制度设计有缺陷的情况下,从2008年开始出笼伤“市”。笔者认为,这些都是股市面临风险的征兆,越南股民亏损高达90%,几乎成为一张废纸,我们的股市应当坚决避免这种状况的发生。
 
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会议日前召开会议,要求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切实防范金融风险。实际上,当前的从紧的货币政策威力早已经开始显现,对于不少开发企业来说,资金面的压力很大。而楼市的成交量因为一次大地震回暖脚步而夭折,的确,长达超过半年的从紧的货币政策以及人民币升值给资金密集型的房地产企业带来了重大的资金压力。而股市疲弱已经很久,近期在央行突然上调准备金的背景之下,股市跌穿2900点,考验2800点关口。如此以来,两大资本市场都有演变危机风险的威胁。在美国次贷危机令全世界坐卧不安之际,越南的经济危机风暴又开始形成暴风眼。去年下半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使得全球金融市场出现大幅波动,近期越南金融市场更是陷入剧烈动荡,使得全球市场的紧张气氛明显增加。
 
中国人民银行昨日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08)》指出,当前存在一些影响中国金融稳定的国际国内因素,中国金融改革发展正面临新的形势,需密切关注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防范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引发的传染性风险。应当说,央行的报告是对于此次突然上调准备金的说明和解释,但的确造成了股市和楼市两大资本市场双重困难,遏制热钱的兴风作浪是必要的,但是也要考虑到提高准备金的效果。
 
按4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42.92万亿元计算,此次上调准备金率有望冻结可贷资金逾4200亿元。如此庞大的数量,的确给企业的资金面带来重大的压力,不过,由于银行存款的增加,比例虽然提高了,但是数量不一定减少,企业不必特别的担心。实际上,从逻辑推理上看,随着存款数额的增加,部分银行放贷的压力依然比较大,银行存款必须要带出去,才能够获得利润。还需要指出的是,当前部分专家认为热钱藏匿于银行,或许这仅是狡兔三窟的其中最为明显的一窟。
 
就全国的房地产市场来说,房价依然处于缩量微涨的格局。统计数据显示,5月新建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0.2%,涨幅比4月低0.6个百分点,减缓之势不改。不过,新建住房售价环比仍上涨0.2%,涨幅比4月高0.1个百分点;其中,90平方米及以下新建住房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1%。这些数据一再说明,价格随着量的萎缩,基本保持稳定温和地上扬,宏观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中央要求的防止房价大起大落的、实现房地产市场稳定的要求。
 
数据显示,即使在汶川大地震对于房地产市场造成冲击波的背景下,在刚刚过去5月,上海商品住宅供应量也出现了明显放大,达到了130多万平方米,上海楼市活跃度有了明显加强。不过,今年楼市不再普遍出现类似于 “一日销售100%”的旺销现象,实际上是对于去年的楼市疯狂的修正。
 
中央要求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切实防范金融风险,实质上是综合了国内外经济风险的程度,是今后宏观调控的方向标。“把握好宏观调控的重点、节奏、力度,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大稳健的财政政策对结构调整、保障民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支持,全面完成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也就意味着今后宏观调控的力度和节奏要把握好,笔者认为,力度和节奏是当前宏观政策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否则,很可能出现政策出来了,效果不大,反而伤害实体经济。
 
当前房地产市场成交量虽然有所放大了,但是,依然是缩量的,楼市依然是低迷的,随着从紧货币政策的效果全面显现,企业的资金面压力会进一步加大。股市出现了深度调整,跌幅达到53%,这就需要管理层一方面要防止资本市场的低迷演化金融风险,一方面要把握好调控的节奏和力度。美国房地产的一个小小的次贷危机,居然让全世界都打寒战,越南股市跌幅超过58%,已经让世界倒吸一口冷气。我们当前要做到的是,保持资本市场的稳定。
 
 
 
精彩推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