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马记

标签:
桂林马拉松 |
分类: 骑行跑步 |
根据年度跑步计划,上半年要出省跑一次马,找一个地方耍。如今全国马拉松如雨后春笋,到处都有,去哪里跑挺让人纠结的。
当然最想跑的还是一线大马,先后报了重庆、无锡和武汉,然而马拉松越来越卷,3%的中签率,小概率事变成了不可能的事,以前这些大马10%以上的中签率,每年总能碰上一两回,从今往后便不可能了。只能退而求其次,想找一个省会城市马,上半年并不多,只有石家庄和郑州的,感觉距离有点远,成本有点高,被我否决。最后选了本省周边的广西桂林,距离不太远,时间在3月中旬,正好合适。
桂马的历史并不长,起步于2016年,至2019年连续举办了4届,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又停办了3届,2023年得以重启,只是举办的具体时间从以前下半年的11月,提前到上半年的3月,说是要让广大跑友们看看春天的烟雨桂林,不一样的桂林。
桂林马拉松也是需要抽签的,据其官网上公布的中签率为40%,这属于大概率事,运气不会那么背。我是2月28日收到组委会发来的信息,恭喜我中签,做好赛前训练准备。3月6日又接到组委会通知,号码公布了,可以通过APP查询。经查询为B3073,毫无特色的一个号码。
长沙到桂林的火车很多,普铁和高铁都有,但合适的班次并不多,始发站的列车,要不就是早上7点多的,太早,根本赶不上;要不就是下午2点以后的,太迟,有些紧张。这让我有些纠结,不知坐哪一趟车过去好。纠结来纠结去,最后还是预定了下午2点46的一趟高铁。
“西湖的碧波漓江的水,比不上shaoshan冲的清泉美。”小学课本中就学过了这首诗,那个时候还不知道shaoshan、西湖、漓江在何方,距离我家有多远,也曾憧憬长大后一定要去看看shaoshan冲的清泉、西湖的碧波和漓江的水。然而,半个世纪过去了,见过了shaoshan冲的清泉,也见过了西湖的碧波,却一直没有真正游过漓江的水,唯一一次到桂林也只是路过。那是1992年4月的一天,我在湘南通道县工作,从湖南农学院给村里弄了一批葡萄苗,坐火车在桂林下车,已近傍晚,便在火车站附近的旅馆住了一晚,第二天清早又坐去通道县的长途汽车离开了,根本没有时间游玩桂林的山水。
这次终于可以借跑马之机,游一游漓江的水啦!
从长沙到桂林,500多公里,三分一的高铁,三分之二的动车,三个小时便到了。
桂马组委会派了接驳车来车接人,这就是二线马的好处,跑bsgs那些一线大马是不会有这等待遇的。我上车的时候,车上已挤满了人,听他们谈话,都是广州深圳来的。火车站距离领物的桂林中心广场并不远,大约六七公里的距离,只是这个时候有些塞车,开了二十多分钟。
领物的流程较为简约、快捷,从进去到出来不到十分钟便OK啦。从中心广场步行去预定的酒店,途经一个小餐馆,停下来解决肚子问题。嘿嘿,里面的几桌都是外地来跑马的,旁边的一桌六个人,都如我一般年龄,听他们谈话的内容和口音,是从贵阳来的。
早晨6点50从酒店步行去起跑点市中心广场,那里已是人山人海,周边的几条路都封起来了,实话实说,搞一场马拉松赛事的确对市民的日常生活会带来不利,尤其象桂林这样的旅游城市,起跑点放在市中心城区影响会更大。
起跑时间是早晨8点,这有点晚,提前半小时出发或许会更好。天公还算作美,早晨还下着毛毛细雨,开跑以后便停了。第一公里配速645稍稍有些快,主要是为了追上500的配速员,他们在队伍的前方出发比我早3分钟。第三公里时追上了530的配速员,第四公里追上了515的配速员,在第五公里终于追上了500的配速员,前五公里用时32分,平均配速625,快了半分多钟,必须降到705左右。
500的配速员只有2位,一位帅哥,年龄35岁左右,是外地来的,一位美女,年龄30岁左右,就是广西本地人。他们俩是第一次搭配,一边轻松地跑着一边轻松地交谈,从他们交谈中了解到,他们全马最好成绩都是330,最近三周都是连续作战,下周美女要跑重庆,帅哥跑无锡。
跟着他们跑的确十分轻松、舒适,配速也非常稳定。第二个五公里用时34分50,第三个五公里35分17,第四个五公里34分52,第五个五公里35分15,第六个五公里35分25。这个时候,其中一位配速员对我说:你今天跟得很轻松,35公里后可以适当加点速,会取得比500更好的成绩。我说不加速了,就这样跟着你们跑完,挺好的。
说是不加速,但我在第31公里的时候还是开始加速,为的是在前面找临时卫生间,以便方便以后能够继续跟着他们,但连续跑了3公里也没有发现卫生间,直到第34公里才看到了一个临时卫生间,耽误了1分半钟,这是今天最慢的一公里,配速805。
方便出来,两位配速员竟然还没有来,我也没有等他们,而是独自地往前跑,第七个五公里用时34分48,耽误的1分半钟抢了回来。第八个五公里35分09。还剩最后2公里,一鼓作气,坚持到了终点,稍后,两位配速员带着几个破5的人也来到终点,我上去与他们打了个招呼,表示感谢。
周一下午,在漓江的游船上,我从官网上查到了桂马的成绩单,排名出乎我的意料,每五公里用时的均衡更是让我惊讶,除了第一个五公里一直在追500的配速员用时32分外,其余7个五公里用时都在35分多一点,最快的是第七个公里35分17,最慢的是第六个五公里35分35,前后相差18秒,这误差如果用来考核配速员,应该是一个高分。难怪,一路上,每当我的手机播报每公里用时时,两个配速员都说我的数据比较准确。实际上,一路上每跑一公里,我都与两位配速员进行复盘,当配速快于700时,我便提醒刚才一公里稍快了一点点,而当配速慢于710时,我又会提醒稍慢了一点点,以此不断地修正、调整。
的确,这是我历次跑马中,最均衡、最轻松的一个马,也是继2019年北马和2020年德马后,第三个全程几乎没走而是真正地“跑”完的一个马,当然也是自己最满意的一个马,应该成为自己今后遵循的一个范本。
总结这次的原因,如下:
天时方面,这次桂马天公真的是比较给力。半个月以前,我便开始关注桂林的天气,一开始一直都预报3月17日会下雨,我一度还十分担忧,直到赛前一天,天气预报说3月17日上午8点至中午1点是阴天,没有雨,气温是15至22度,这是比较适合跑马的天气,后来证明预报是准确的。3月17日早晨,步行去起跑点的路上,下了一些小雨,集合时,我一度披上了雨衣,但8点开跑时雨便停了,且一路都是都没有再下,到12点天气放晴,太阳出来,已接近终点,影响不大。
地利方面,桂马赛道是一个不错的赛道,连接了市内几大景区,都是好山好水,让人视觉不会疲劳。实际上,我在第5公里时追上配速员时,他们就对我们说,桂马赛道比较平坦,是一个适合PB的赛道,大家放心地跑。后来一路跑下来的确如此,除了第22公里及折返后的第40公里,穿越城市地下桥遂有个稍长的V型坡外,全程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坡,让大家节省了不少体力。
人和方面,首先,赛前训练还是算正常,每个月211K的量坚持了下来,春节期间也没有停止。我以前不太愿意拉长距离,最长也就是拉个半马,但最近一个月拉了两个26+,应该起了作用。我以前力量训练不够,但最近半年每天都坚持跳绳、深蹲、仰卧起坐、平板支撑,上班在17楼,我现在每天不坐电梯,都是走楼梯上去的,日积月累,这些对增强腿部力量是大有益处的。其次,赛中战术正确,这次认准了要跟配速员一跟到底,以前每次虽然也说要跟着配速员跑,但跑着跑着就忘记了初衷,改按自己的节奏跑,跑到后面便乱了套。这次坚持了下来,其实,第5公里刚追上500配速员时,还一度有些不适应他们的节奏,时不时便跑到他们前面去了,直到第8公里才慢慢合拍起来。即使后面到了第29公里时,配速员见我跟得稳对我说35公里后可以适当加点速,我也说不加了,就跟着他们跑。虽然第31公里时因为找临时卫生间离开了配速员,但自己的节奏和配速基本上没有变。最后,就是补给及时,这次带了7个能量胶和盐丸,开跑前半个小时吃了一个。途中分别在第10、20、25、30、33、36公里时分别补充了一支,尽管前半程感觉很轻松,没有疲劳感,也还是按计划补充了2个胶,未雨绸缪、有备无患,这应该是合适的。
这次跑完恢复得也比较快,以往每次都要三到四天才恢复,但这次第二天早晨便没有了不适感,不影响去漓江游览,第三天早晨就可以正常跑步了,沿着象山公园附近跑了一圈。从今往后,就按桂马模式来跑,尽量让自己跑得更加轻松一些、舒适一些、持久一些!
桂马线路图,多跑了400米,属正常现象
成绩单,排名出乎意料,每五公里用时均衡性也出乎意料
一路的图片不少,感谢各位摄影师
这是最后2公里
最后2公里尽是摄影师
跑姿还是不错的
这是前半程
这应该也是前半程,过一个桥
最后冲刺阶段
中午1点抵达终点,来了一个自拍
这也是过桥后拐弯
接近终点
抵达终点,枪声时间5小时差1分
经过穿山公园,这应该是17公里左右
这个应该在30公里左右,很多人开始走了,我还是坚持在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