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年旧事:赶年圩

(2009-01-11 10:44:29)
标签:

过年

陈年旧事

赶圩

赶集

赶场

水产站

邮局

车站

永州

祁阳

分类: 家乡亲情

 陈年旧事:赶年圩

    又快过年了,我们老家那个圩场又该非常非常热闹了。

    去集市上买东西,在北方叫赶集,在河南叫赶会,在湖南湘西一带叫赶场,而在我们老家湘南那一带叫赶圩。我查了一些资料,叫赶圩的还有很多地方呢,比如闽南、桂北一带也叫赶圩。我们那里与广西交界,因此与广西的叫法一样,很多地名也因圩而得名,如邮亭圩、井头圩、楚江圩等。

    三十多年前,我们老家的公社也有一个圩场,它位于湘江河边的一个码头上,这个码头自古以来就有,圩场也就自古就有,究竟有多长的历史,我没有去考证。圩场面积不大是很大,就是一条青石板老街,大约200米长,最开始是逢5和10赶圩,每到赶圩时,附近几个公社的人都来赶圩,当时主要是自产自销的农副产品,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逢五和十赶集满足不了交易的需要,经过工商部门的批准,改成了逢1、4和7赶集。而到了腊月下旬的过年前夕,交易更大, 1、4、7赶圩也满足不了大家买卖年货的需要,就改成了每天赶圩,我们把这段时间的赶圩叫做赶年圩。

    赶年圩是一年中最热闹的一段时间,家家户户都有人去圩场上买东西。陈年旧事:赶年圩但去赶圩的人并不一定都是去买年货。这个时候学校放假了很多孩子也跟着家里的大人来圩场上看热闹,一些在外工作的人回来了,也到圩场上来凑热闹,还有一些未婚的青年男女在媒人的撮合下来圩场上见面。我小时候就经常跟爷爷来这个圩场赶年圩,圩场上交易的物资也比平时多多了,卖鱼的、卖家禽的、卖小菜的、卖干货的,甚至还有卖狗皮膏药的,把并不宽敞的圩场挤得水泄不通,一些摊位还会摆到附近的公路上去,好在那个时候,经过我们公社那条公路上的汽车还不多,要不然,车辆通过就成了问题。

    在圩场东边有一个供销社的商店,商店的房子是当地最好的红砖房子,国家限制供应的一些物资如农药、化肥、布匹、白糖、煤油等等必须在这个商店购买,而在这个商店马路对面的湘江边,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单位:肉食水产站。当时,农民家里养的生猪和家禽就是通过这个肉食水产站上交国家的,而这个肉食水产站每逢赶圩那天会杀一两头猪,我们公社的学校、医院、邮局的工作人员及退休回家的职工每月凭票可以在这里买肉,当时的肉价是每斤7毛8分。

    而在圩场的西边则有一个连接我们公社与全国各地的重要场所,那就是邮局。过年的时候,这个邮局会比较繁忙,在外工作的人会邮寄一些钱给家人过年,必须到邮局来取,虽然那陈年旧事:赶年圩时在外工作的人工资也不高,汇回来的钱不会很多,一般是20块、30快,50块就是天文数字了,但能够收到汇款单就是一种荣耀。

    邮局旁边就是公路汽车停靠点,在外工作的人回家过年必须在这里下车,再步行回自己的家。因此,过年的时候,凡家里有人在外面工作的,到过年前的那段时间里,家里的亲人一般都要在这个邮局旁边等候,那时通讯还极不发达,具体哪一天回家并不知道,只好天天来这里等候。30年前,我们家只有父亲一人在外工作,过年前我们就在这里等候父亲,盼望父亲早点回来过年;而几年以后,父亲退休回了老家,我们都外出求学、工作,一个个离开了老家,每当过年的时候,在这里等候的换成了父亲,盼望我们早点回家过年。

    再过半个多月,又要过年了,这个圩场一定非常热闹了,我们都去凑凑热闹吧!

(说明:本文图片来自网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