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琴:千方百计也要让孩子慢下来

(2015-03-23 15:07:31)
标签:

育儿

亲子教育

米小妈妈

学琴路上

分类: 家有学琴娃

学琴:千方百计也要让孩子慢下来

/米小妈妈

   “米小,深呼吸,放慢,慢慢来,把每一个音弹奏的更准确些,指法更到位些,不需要快!”我站在女儿的边上,或者是坐着,经常这样跟孩子表达我的观点。

“妈妈,你给我个拥抱吧,让我静静心!”女儿张开双臂,从琴凳上跳下来,扑进我的怀里。

“孩子,弹琴不是为了弹快才弹的,音乐是表达人心情的工具,高兴了就应该快,悲伤了自然就该慢下来……”我一次又一次的变化着不同的说辞表达我的观点。

“妈妈,我知道,我只是想在你的怀里安静一会,给我一些力量,一些支持,一些肯定!”

 

我就这样的抱着她在怀里,像小时候的样子,静静的,慢慢的!

是的,对孩子来说,甚至对我这样不懂音乐的家长来说,快是一个能让我们趋之如骛的很好的形容词,快代表着孩子进步的速度,快代表着孩子的指法学习到位,快代表着老师的方法得当,快更代表着孩子能主动学习,总之学琴,快应该是件好事。

 

可实际上,从女儿这半年学琴的过程来看。快带来的是另外一种表象的呈现。

对一些曲子来说,她弹奏的很快,可是错的也有很多,孩子经常是用一星期的时间用她理解的快的方式来弹奏,然后用2个星期甚至更多的时间来改正错误。(因为她将错误的指法弹成正确的,改起来的时间更长)

 

对哈农和音阶的练习来说,在没有熟练的掌握之前,快更代表着手指的力度和指法的不到位,那些最基础的练习曲应该在不断的标准化的练习过程中让那些更弱的手指得到锻炼,一些基础的指法得到强化,为后期孩子快速进步打下扎实的基础,而女儿的这种快速的练习的方式实际上没有得到任何明确的效果。

 

快更代表着孩子在练琴时一种烦躁的心情和应付了事的态度。比如女儿经常会问“妈妈,这首曲子我弹30遍就可以结束了吧!”在这样一种暗示之下,实际上是孩子没有静下心来认识到练习的重要性,而是把每天的练习当成作业和负担。

对快这个词而言,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被孩子认为是一种技巧的掌握和自己钢琴水准的一个标尺,琴弹的越快,代表学的越快,代表某首曲子弹的越好。

 

在我意识到孩子这样的表现是不合时宜之后,我开始改变我自己的态度,改变和老师的沟通方式,改变对孩子一些强势的要求,如今在有着2个多月的引导下,孩子也渐渐的转回到心平气和练琴的态度和方法上来。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不一样的家庭文化氛围和沟通方式,最近也有不少父母在咨询如何实现让孩子放慢速度的过程,以下的一些分享纯属个人感受,供大家参考,毕竟孩子学琴这条路,不仅仅是孩子在学,更应该是家长一起参与学习的过程。

 

一、家长要放松心态,学琴不是为了学习技能,而是为了提高审美

 

   我想这点对很多家长来说是难点,虽然内心都是希望孩子以提升审美为终极目标,但是在前进的过程中被环境、身边的朋友所影响,不自觉的就会希望孩子站在一个快速前进的通道上,越快的学习并掌握某些技能,越快的能考级成功,越快的能走上舞台,越快的能有所成就!

   在这样心态的影响下,家长和孩子难免会陷入到以快为唯一标准的学习过程中去。要让孩子慢下来心平气和的去学习技巧和情感,家长请你先慢下来再说。

 

二、告诉孩子,快不是衡量技巧和水平的唯一标准

 

在女儿盲目的追求弹奏快的一段时间里,我和女儿心平气和的谈过话,她很认真的告诉我“妈妈,我弹的快才能说明我弹的好呀!”

是的,身边很多孩子都是这样,他们认为弹的快代表的是自己对曲子的熟练掌握,从技巧性上来说这没有错。

错就错在,很多孩子在曲子还没能熟练掌握的情况下盲目的求快,导致很多内容在弹奏错误的情况下,用错的指法练习出来的快,而这种快一旦成型之后,要再改成正确的是难上加难,所花的时间比重新学习一首曲子的时间更多。

所以,就需要家长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来告诉孩子,快不是唯一的标准,让曲子带着情感才是王道。

可以和孩子听一些优美的慢节奏的钢琴曲,去感受美,告诉孩子快不是唯一标准。

 

三、和老师加强互动,用老师的话来引导孩子

 

女儿对老师的信赖高于对我的信赖,虽然我跟着她一起学习理论基础,但是我不懂技巧,自己不会弹奏,有时候的指手画脚难免都是错的,或者是不完全正确的。

在这种情况下,强化老师的权威性的同时,让孩子放慢节奏的认真练习,这些话都可以通过老师的嘴讲出来。

这样的效果比我们循循善诱、急功近利的怒吼、失去耐心的暴躁要来的快,来的有效,来的效果更为直接。

每次女儿有这样的趋势时,我都会和老师提前沟通,让老师用一种温和的循循善诱的方式给孩子正确的训练方法的指导。

老师的赞美和要求一起提出来的时,对孩子特别实用,特别受用,效果也自然是极好的。

 

四、让孩子自己感受对比,自己得出结论

 

这一点挺难,比如女儿有一段时间特别求快,导致的结果是一首曲子中有若干的错误,且她还将这种错误的弹奏方法演绎成正确的。

后来她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将一首比较难的曲子改正过来,或者即使是现在,她还在为那首曲子的而耿耿于怀。

是的,就是得让他们有这样的犯错经历,她才会意识到,在最初进行练习时,认真严谨的重要性。

如今,当她再开始在练习的初期就开始追求快的时,我就会用那首让她刻骨铭心的曲子来提醒她。

“你又想用一星期来学会一首错的,用一个月来改正吗?”

然后她就会慢下来,慢慢的,心平气和的,顺其自然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