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评价儿童“功过”原则:对事不对人

(2015-03-27 13:29:59)
标签:

育儿

亲子教育

亲子关系

分类: 学做父母

评价儿童“功过”原则:对事不对人

/米小妈妈

 

“妈妈,你看我认识的汉字多吧,我们全班的小伙伴都没有我认识的多!”女儿在班级某次读书会后,回家兴高采烈的表达着自己的“小得意”。

“我们家米小就是聪明吗,当然认识的字多啦!”姥姥顺势就接上了女儿的话。

 

“妈妈,我聪明吧,我厉害吧!”女儿眼巴巴的看着我。

“每个孩子都聪明呢,你看的书比别人多,就自然认识的字比别人多啦!你看BRH学英语时间长,自然口语比你好啦!DD哥哥打乒乓球的时间比你长,自然打的比你好啦!”我转移着女儿的小得意。

“是呢,聪明的孩子都是通过刻苦练习出来的,你看BRHDD他们各有优势,你得赶紧学……”巴拉巴拉,就连有着三十多年基层教育经验的母亲也架不住拿米小别的孩子进行比较,并希望通过比较给孩子施压,让孩子获得自主学习的动力。(实际上这招真的很LOW

 

那我能认识很多汉字,说明在这个方面我厉害,我比他们聪明,他们在别的方面比我聪明,对吧,我总是有点小聪明的!经过三两分钟的脑力劳动,女儿终于会过意来,还孜孜不倦的肯定着自我。

是的,没错,我看孩子挺聪明,那只是我在看,每个父母看自己的孩子都会是聪明的。但是如果一直强势的给孩子灌输“你最厉害、你最聪明、你最能干、你最优秀”的暗示,也许孩子会陷入到一种狂妄的自大和盲目的自信之中。

 

当然,反之亦然。

 

女儿在弹琴这件事上,就一直会对自己的能力评估不足,因为在某个阶段没有跟上老师的节奏会对自我产生消极的评价。

“妈妈,贝多芬的《土耳其进行曲》我一直弹不好,节奏感一直跟不上,我是不是就真的不适合弹琴啊?你看QD都过了五级了,我三级还没过呢!……”

 

QD是天生的有天赋,跟人家比这个干吗呀!我们学琴不是为了美吗?不是为了以后能听懂自然的声音吗?不是为了以后当公主吗?(女儿看的动画片中的公主都是会弹琴的)不是为了爸爸妈妈老了给爸爸妈妈弹琴让我们感受到的愉快吗?谁规定你一定要去考级啦?谁规定一个星期就一定要弹好一首曲子啊?”我回应着。

 

“那我就是觉得我很LOW,我觉得我已经很刻苦了,很认真了,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会觉得自己弹不好,进步不快!”女儿还是在阐述着自己的感受。

“我想,你大概是需要一个拥抱了吧!”我笑着张开双臂。

“呼……”女儿高兴的笑着从琴凳上下来跳进我的怀里。

 

在学琴这件事上,女儿虽然不具备所谓的天赋,但是她很努力,老师对她的评价也不错,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说她进入了第一个螺旋式上升的阶段(基础练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该快速提升的时候),这个阶段因为弹奏的技巧、指法和曲目难度的增加可能会出现很多的负面的情绪。

 

这些负面的情绪包括:对自己的不自信、对老师的不自信、对练习的排斥……

在这件事上,如果因为是孩子练习难度的加大孩子没做好,我就刻意的、恶意的对孩子的态度和能力进行否定和中伤,那么也许她的潜能就不能在学琴这件事上得到充分的发挥(我把孩子能坚持刻苦练琴理解为她的潜能)。

 

生活中,我们见过太多这样的父母,因为孩子一次考试失败就说孩子笨,因为孩子不按照父母要求做事就说孩子不乖,因为孩子在某一领域取得一定成绩就说孩子聪明……

我们在一些小事上把一些美好的形容词或者恶意的中伤用词归类到孩子身上,让孩子不能承受之重或过度为之欣喜。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一句话或者一些举动也许可能影响到孩子的一生,而如何能客观的评价孩子,真的是值得我们去好好研究的一门学问。

而对事不对人,对孩子进行客观的评价,也许才能给孩子对自我更为深刻的认知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