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阅读推荐成长路上育儿 |
分类: 亲子阅读图书阅读感受及推荐 |
阅读路上:如何给孩子选择优秀的绘本
文/米小妈妈
女儿喜爱阅读,这种喜欢到底是因为从小就开始潜移默化的培养而产生的还是因为孩子的基因中每个孩子都会喜欢各种符合他们想象的故事,这个过程大概我是弄不清楚的,那么于我来说,既然她喜欢读书,那么就最大限度的满足她,毕竟很多专家说:“喜欢阅读的孩子是世界上幸福的孩子、阅读对孩子的影响很深远”。
阅读带给女儿的是当很多五六岁的孩子已经开始成人化的表达情商时,她还像个孩子一样纯真的有着各种美好的幻想。当很多孩子看某个物体只是物体时,她能把某个物体想象成精灵、妖怪或者仙子。深远的影响到底是什么,目前我办法做预估也没有足够的信心骄傲:“女儿因为有大量的阅读未来就一定会出类拔萃、女儿阅读量大知识面丰富未来就一定幸福……”但是从和女儿大量的阅读的过程来看,除了孩子的收获之外,我甚至还滋生出这个产业链中所谓的“国产图书”的杞人忧天式的悲鸣。
最近正在和女儿把家中所有的图书进行目录管理,在这项复杂的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发现女儿已经完成第一遍亲子阅读和第二遍自主阅读的图书中,有90%以上的图书来自国外某个知名的大师的作品,李欧·李奥尼、安野光雅、莫·威廉斯等作品都是深受女儿喜欢的,在和女儿一起阅读这些作品的过程中,我也倍感自然、亲情、友谊的温暖的力量。
虽然很多国产的图书绘本作家也在努力的创意和表达,但是我却很少看某些图书绘本是女儿听了一次还有继续要听下去的欲望的。而比如《城里狗乡下娃》《柳林风声》《神奇的校车》《儿童的季节》《石头汤》《我的种子朋友》之类的图书是女儿读了多次都不觉得厌烦的,甚至在读书的过程中因为次数多了,她都甚至能以自己的方式将文字较少的正本图书背诵下来演绎出来。
我把通过我这个个体看到的某种现象理解为我自己对儿童图书领域的知识面狭窄带来的认知,毕竟我看的图书也才千本之余,又有什么资格对这个领域进行品头论足呢。
在身边也有很多朋友让我帮忙推荐一些绘本,而习惯性的推荐之中,也95%以上的是某些国外的作家的绘本。当然,也有很多的国内的作者的图书值得阅读和被推荐,比如金波的《会变魔术的小雨点》和《倾听成长的梦》就是女儿多次要求在睡前她处于半睡眠状态时听到的故事。
除了表达人类各种复杂情感的绘本,在知识绘本领域,国内某些出版社的很多图书也很难企及一些知名绘本的影响力,比如《神奇的校车》也有某国内版本的知识图书,但是内容上和创意上难免有抄袭的嫌疑,再比如很多优秀的人体知识介绍图书,我甚至很没有找到一本国内的能让孩子愿意听、大人愿意去讲的图书。
是我盲目的崇洋媚外了吗?是我一叶蔽目了吗?
在对女儿阅读的引导上,优于这些绘本展开的其实是《三字经》和《千字文》,就连在某些图书网络购物平台的季度和年度的推荐图书中,也被大多数的国外作者的图书作品占据。
这只是一种现象,在这现象的背后也许有若干的原因,那么于我的和孩子的阅读选择之路,我不会刻意只是遵从孩子的内心,女儿如今已经有了足够的自主选择的能力,不管是因为文字还是图画,她倾心的图书就是最好的图书。
在这千本图书阅读的基础上,如果说什么是优质的图书?什么样的图书是孩子们喜欢的?什么样的图书能对孩子的性格养成有帮助?在我的印象轮廓中,优质的绘本应该是这样的。
A:文字精炼简单,能表达出人类基于对爱、友情、温暖的穿透力。
B:图片细腻,表达结构层次简单或者色彩鲜艳丰富,能给孩子带来足够的想象力或是视觉冲击力。
C:故事连贯性较强,故事主人翁不管是正面或者负面的角色都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且能被孩子所接受。
D:孩子的语言表达方式,或是童真或是可爱或是一种粗线条的讲道理的方式。
E:充满了匪夷所思的想象力,能让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完全的融入绘本之中,在无声的扮演者绘本中的某种动物、精灵或者妖怪。
……
如上的评判只是我的一家之言,对于如何评价优秀的绘本,唯一性的原则便是:“孩子喜欢”。
故事的魅力、文字的韵味、美丽的色彩、温暖的情感,这些都构成优秀绘本的重要元素,而基于这些元素,孩子感受到的是童真童趣、是爱、是对自然的尊重和理解、是对自我的肯定及对未来美好的期待。
阅读路上,和孩子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