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拼爹拼妈学做父母学前教育育儿 |
分类: 学做父母 |
拼爹&拼妈,好父母和金钱无关
文/米小妈妈
“你可不知道,A每个月在学琴上都要花上千块钱,再加上幼儿园托费、课外辅导班、吃喝拉撒,每个月都要花上万块钱,我每个月赚的钱基本都用到他身上了,可是他就是不认真,真是气死我了……”某次几位朋友一起聚会,只有六岁的A的妈妈抱怨着。
我也曾经是这样的母亲。
在我们这群成人看来,除了抱怨,我们似乎在朋友聚会时更多的传达出其他的意思出来:“你看,我们经济实力尚可,孩子学习的门类这么丰富……”,这些“抱怨”中甚至还带着些许的炫耀的成分。
“你们看,我家的孩子学的知识多着呢,特别优秀”。如果这个时候有人能识时务的奉承那么一两句“这赚钱可不都是为了孩子 吗?你有这个能力孩子才能学这么多呢,可不都是拼爹拼妈吗!”那这聊天的效果才会皆大欢喜。
人群中,我一般都是那种识时务的赞美别人的主妇。曾经我也很虚荣的跟人群炫耀,你看我家孩子如此这般的优秀出众超出平常的孩子等等……,而遇到同道中人也会识时务的相互吹捧以满足自己来炫耀的本意。
于是,皆大欢喜。
而孩子,真的喜欢父母们,特别是他们在场时父母如此这般吗?大概他们都是反感的。
孩子真愿意父母将对自己的培养和玩乐都和金钱画上等号吗?
孩子真的愿意看到父母就如此这般喜欢将他们的衣食住行和金钱进行一场看似温情的交易吗?
孩子是否会在内心问:你为我们花的这些钱不都是你们自愿的吗?
回想和女儿在很多“不听话”的瞬间,我也有过很多这样的言论。
“米小,不认真弹琴,你知道妈妈买这架钢琴花多少钱了吗?”
“米小,你不认真弹琴,你知道每节课我们的学费是多少吗?”
“米小,你知道妈妈给你买的这件衣服多贵吗?你才穿一天就弄的跟花蝴蝶似的?”
“米小,你知道爸爸妈妈赚钱多辛苦吗?你每天还要吃那么多零食,得花多少钱你知道吗?”
“米小,你自己玩好不好,妈妈上班真的很累的,自己去弹琴学习好不好”?
……
这些我内心深处的养育孩子的压力,在生活中总是不经意的被传达给孩子,甚至将培养自己所要花费的金钱也跟孩子的行为对等起来,好像这学琴学不好就特别对不起自己辛苦赚回的金钱似的,也好像孩子不好好珍惜我们买的贵重的服装就对不起自己的付出一般。
而我们,是否又真的考虑过孩子的感受。
比如,这为学琴而买的钢琴、教给老师的学费其实只是为了带给孩子丰富的精神世界的享受,而不是花钱来买乐子。
再比如,我们给孩子买回的所谓的昂贵的衣服在孩子眼里只是一件漂亮的得以遮蔽和保暖的衣服而已,对他们来说,贵和不贵并没有太严肃的内涵。
再比如,在孩子的眼里,成人世界的工作和生存的压力,对他们来说因为没有感知所以才不会理解的真切,当然我们更不可能让孩子站在我们的角度来体谅我们的辛苦或者艰辛,对他们而言,他们只是希望父母更多的陪伴、一起的玩耍或者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拥抱。
这一切,是我们成人想象的太复杂、太势利了。
为什么我们不能把事情变的更简单一些,通过和孩子的沟通告诉他们:“学习钢琴我们只是为了得到更多的美妙的音乐、学习画画只是为了享受丰富的色彩、学习舞蹈只是为了让我们看起来更美和更优雅……”,也许这样,孩子才会真的用心去感受艺术殿堂中的那些真、善和美吧。
孩子的世界,他们要的只是可爱的善解人意的父母,而我们是否扪心自问,我们到底要什么样的孩子?
听话的、优秀的、能干的、懂事的?或者任何一种寄托我们的某些理想的乖巧的孩子?
对孩子,如果他们百分百的成为我们希望的样子,那么他们作为独立个体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又在哪里?
对孩子,如果我们过早的将自己成人世界的压力转嫁给他们,让他们在任何一种学习的道路上背负太多的压力,那么他们前进也不会太轻松。
都说如今是拼爹和拼妈的时代,其实这单纯的拼字背后也有很多的内涵,我们要什么样的孩子,就要自己做出什么样的表率,既然好父母和金钱无关,那么好孩子也其实和金钱无关的,你的生存压力、你为孩子花的钱其实和他们无关。
所以,请不要整日絮叨你养他们花了多少钱、你买这个花多少钱、你学那个花了多少钱,既然是你能承受的你又何必用金钱作为和孩子交换的砝码呢?
时刻警醒自己,我应当摒弃自己的坏毛病,还给孩子一个相对纯洁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