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哲学 |
看了投名状,似曾相似的江湖规则,半个人生的挫败,中国的社会究竟真的进步了吗?
《投名状》的故事来源于清代著名的悬案——刺马案。镇压太平天国后,新任两江总督马新贻被民间人士张文祥刺死,震动朝廷。调查之后出现众多难解之谜,也引发出后世的多个流传的版本。而本片则以这个历史事件为蓝本,虚构出来了三个结拜兄弟写下投名状,不求同生但求同死,一起打拼天下的故事。最后因为老大庞青云(李连杰饰)利用兄弟情谊,踩着老二(刘德华饰)的尸体自己飞黄腾达而被老三(金城武饰)刺死。
故事扑朔迷离,但江湖规矩却是真实的。
江湖规矩是人代代传下来的,
人就是江湖。
曾经沉迷一部片子很久——《美国往事》,同样的兄弟情谊,同样的阴谋与背叛,比《投》片水平高的不是一星半点,但江湖却异曲同工的相似。
刚刚工作的时候,单位就是一个小江湖,看到新来的大学生还有一定的培养价值,于是就有来试探的,不断的熏陶中,也慢慢明白单位的几大势力范围,要发展就要跟对人,要做大就要有铁杆兄弟。为了业绩可以不择手段,要心狠手辣,敢于在关键时刻借别人的头!血泪拼杀中一步步领悟潜规则。再看看更大的领导们向上攀爬的过程,都是于无声处听惊雷的传奇。善良者、心软者就是失败者的代名词。当时看到尼克松在冷战时期对于苏联官员的评价:不要轻视你的对手,认为他们素质不高,他们没有一个是软弱可欺的,因为在他们的仕途上,只有最坚强和最有办法的人才会生存下来并爬上最高位。
因此走到一定级别上的高干,都是有本事的。
问题是:需不需要这么有本事的人来管着我们?管人是本事,不管或者少管就不是本事?权谋高手就是单位的幸事?
《投名状》里老大庞青云野心勃勃,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在终于踏上金銮殿的台阶接受慈禧的封赏时,连我都恍惚间觉得一将功成万骨枯是多么值得呀。回想年轻有为的时代,不也曾经是不折不扣的实践者吗?可是当你自己变成了那不同阶段的枯骨(一定会是的),你会作如何感想?
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为了某个伟大的理想,可以牺牲一大批人,只要理想实现了,那么中间的牺牲和手段都是可以证明是对的。
但我干吗要成为那中间的手段和牺牲呀?其实理想不就是让少数人躺在多数人的尸首上纵乐?
普通的我们是最重要的!别扯那些了,别再忽悠我们了。当单位在几任理想主义者的自我膨胀中轰然崩塌之时,我们多少人的半生都毁了?
看到庞青云的窜升,我想到了身边那么多的人在做着同样的事,我认为那是可耻的。我也仿佛看到了自己曾经的丑陋和即将的发作。
1998年,我们对中国股市定位的主导思想竟然是股市是为国有企业解困改革服务的,很显然,把我们的投资者都当成是傻瓜,当捐款者了。可见不光是水平问题,基本做人做事的道理都说不通。
看庞青云每次的信誓旦旦,我都熟悉得闭上痛苦的眼睛。欺骗是改不了的,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忍让。尤其要警惕身边那些所谓的工作狂、事业狂以大局为重对你的劝导,为了出人头地连自己的身体和生活都不要的人,会真心的爱惜别人,尊重别人?别做梦了,也别崇拜了。虽然可能错判几个耶稣基督,但却绝不误信一个庞青云。
所以考察上市公司的时候,我们应当分外关注企业家的价值观和具体做法。品德没有例外论。如果为了结果不惜代价,这样的企业就决不能再给机会。因为这就是他们深入骨髓的经营意识。很多人就是信这个——无毒不丈夫。可是你的企业能为了赚钱欺骗消费者、欺骗投资人吗?哪怕只有一次。厨房里可不止一只蟑螂。
法制的社会要求达到目的的每一步都要合法合规。固然这样的成本很高,但却是对人类公义的最大保护。程序的正义是值得尊重的。
在以法律为准绳的社会里,没有兄弟,也能办成事。不是看你的拳头,而是看你是否合法。
在一个规范的证券市场里,没有资金实力,不跟着所谓的大庄家、大机构,也照样有巨大的发展。只要你与真理为友。德不孤,必有邻。
而在江湖里,兄弟和队伍是起家的本钱,而往往兄弟就是留在最关键的时刻用来往上踩的。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不要兄弟情谊,不要江湖规则,不要为所谓的理想献身,我要简单的公理,我要每一个人追求幸福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