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扭扭脖子抬抬头 保护颈部很简单

(2009-11-23 15:01:34)
标签:

颈部

头晕

头痛

保健

陈关富

健康

分类: 健康科普

(转载)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

“治疗眩晕,板子要打在颈椎病根上!从根源上拔刺,才是最好的治疗办法。”昨天下午的成都市图书馆里,来自四川康骨医院的陈关富副院长坐镇本报名医馆,为前来听讲的近200位市民献上了一堂精彩生动的防治颈源性眩晕及疼痛的专题讲座。在两个小时的讲座里,陈关富还特意为大家传授了一套简单易行的颈部功能保健操,“每天10分钟,扭扭脖子抬抬头,防止颈椎疾病其实就这么简单。”陈关富说。

  眩晕是一种健康警报

  “眩晕是一种不可忽视的信号,它的出现是一次健康的警报!”这次讲座中,陈关富把重点锁定在颈源性的眩晕上,他告诉大家,造成眩晕的情况很多,颈源、耳源、眼源等疾病都可能造成眩晕,“目前,我们对颈源性眩晕的诊断主要依据‘三步寻证定位逻辑推导诊断’,即先有了眩晕症状,然后再寻找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证据,直到发现了颈部疾病,并且能证明这种疾病就是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的原因。经过这样一系列的推导,我们才能锁定病源,从而对症下药。”陈关富说,造成眩晕的原因很多,医学上对颈源性眩晕的推导是很严谨的,因此他并不建议患者进行自我诊断,一旦发生病情,最好到医院诊断,以免耽误治疗。

  此外,陈关富尤其强调了位置性眩晕,他告诉大家,大多数颈源性的眩晕,都是在颈部运动到一定位置后,突发的短时间眩晕,“因此,此类患者应该详细掌握眩晕的点位,尽量去避免,以免造成更大伤害。”

  治疼痛也要找根子

  除眩晕之外,陈关富还为大家重点讲解了颈源性的疼痛,他认为相对于眩晕,颈源性的疼痛则更需谨慎。“主客观的分离,这是颈源性疼痛的最大特点,也是判断的难点所在。”陈关富告诉大家,颈源性的疼痛有很多种,包括颈源性头痛、颈源性肩背痛、颈源性上肢痛、颈源性心绞痛等等,“有时候,疼在肩背,病在颈椎,这就是主客观分离的最大特点。这种情况下,你就算按摩几年的肩背部位,也不会起到多大的效果。”

  陈关富认为,这样的疼痛必须经过颈椎五位片、彩色多普勒、核磁共振等手段才能准确定位,一旦发现颈椎出现问题,是完全能够治愈的,“因此我一直认为,看问题一定不能光看表面,刨根问底,这是医生对病人负责的态度。”

  治颈椎病因人而异

  说到治疗时,陈关富认为因人而异地对症下药是一项最基本的原则。“事实上,一些颈椎的问题是可以不通过治疗,仅靠自我调节就能恢复的。而一些并不严重的情况则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比如按摩、牵引等等来进行治疗。只有不得已时,我们才会选择手术的方式。”陈关富认为,即便是手术,他也建议患者选择创伤最小的针刀治疗,“这种针刀既有中医的调节功能,又有西医的手术功能,创伤小,却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是一种最理想的方式。”陈关富认为,无论选择什么样的治疗,都必须以病情作为根本标准,“即便是针刀,也必须慎重选择。”

  保护颈部如此简单

  按陈关富的话来说,这次讲座最核心的内容还是在于预防,无论是从坐姿还是睡姿上,都要养成良好习惯,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尤其是睡枕,过高或者过低都可能加重颈部的压力,最合适的高度在一拳左右,能够对颈椎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陈关富说。

  此外,在讲座的尾声,陈关富还特意带领大家做起了由他自创的颈部功能保健操。静心、调息、松经,然后按照上下左右方位和平稳的节奏活动颈部,简单的动作后,顿时便可让颈部得到放松。“这套操的特点就是男女老少都很适宜,每天晚上10分钟,安安静静地练习,你就能得到很大的收获。”

  讲座结束后,陈关富还就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现场解答,为一些市民进行了现场义诊,“不是来听这样的讲座,还真不知道预防颈椎病竟然如此简单!”一些市民说。

  记者 杨 甦摄影杨永赤
    请点击: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

           欢迎点击博文,敬请点评指正:

                                         新浪首页: 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新选择 

                                             新浪首页: 白领人士颈部保健有新招                                            新浪草根:颈源性头痛 
                                   新浪首页:眩晕是颈椎病患者常有的症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送别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