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究竟什么是“基本需要”?

(2020-05-16 16:39:23)
标签:

马斯洛

基本需要

分类: 活出最佳状态

究竟什么是“基本需要”?

 

关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有不少不清晰和错误的地方。这些不清晰与错误部分来源于一些人可能没有深入的研究他的原著,部分来源于马斯洛的论述本身就有不足和模糊之处。在我们力图推陈出新,在马斯洛的理论  之上再进一步发展,提出“全人需要层次论”之前,首先必须对他的这一理论的一些关键部分进行梳理。

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基本需要”(Basic needs)。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需要”,是什么意义上的“需要”?它具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呢?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有这样、那样的需要,有这样、那样的动机,人们这样、那样地行动着,做着这样这样、那样的事情,在这里,有没有什么规律可以把握呢?

马斯洛为什么要提出“基本需要”的问题?正是由于他准备研究人类各种不同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在这个意义上,“基本需要”是需要层次理论中“需要”的基本单位。

马斯洛指出:“人是一种不断需求的动物,除短暂的时间外,极少达到完全满足的状态。一个欲望满足后,另一个迅速出现并取代它的位置,当这个被满足了,又会有新一个站到突出位置上来。人总是在希望着什么,这是贯穿他整个一生的特点。这样,我们就有必要研究所有动机彼此之间的关系,……”

“对于某种东西的需求本身就意味着已经有其他需要的满足。假如大部分时间我们都饥肠辘辘,假如我们不断地为干渴所困扰,假如我们连续地受到一个始终迫在眉睫的灾难的威胁,或者,假如所有人都恨我们,我们就不会有去作曲、发明数学方法、装饰房间或者打扮自己的欲望。动机理论的创立者们对于以下两个事实从未给予过适当的尊重:第一,人类只能以相对或者递进(onestepalongthepathfashion)的方式得到满足;第二,需求似乎按某种优势等级、层次自动排列。”

马斯洛已经觉察到,人类的动力结构具有某种规律性。马斯洛为什么会选择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作为需要层次论中的需要呢? 这是因为,它们具有他所定义的基本需要的性质。

在这里我们要注意,马斯洛曾经在两种含义上使用过“基本需要”(Basic needs)这个概念。

其中,第一种含义是最重要的。在第一种含义中,“基本需要”是指最根本的需要。它们是构成需要层次系列中的需要的基本单位,在层次系列里具有按顺序优势递进的性质。

马斯洛说:现在已有的证据似乎大都表明,任何动机生活分类所能依据的唯一可靠和根本性的基础是基本的目标或需要,而不是任何一般的刺激物意义上的内驱力罗列(是‘吸引’而不是‘推动’)。动力原则在心理学的理论建设中强调不断变化,而只有基本的目的才在这种不断变化中保持不变。既然我们已经看到有动机的行为可以表示很多东西,它自然就不是分类的一个良好基础。同理,特殊的目的物也不是分类的良好基础。一个对食物有欲望的人,以适当方式来获取食物,然后吃和咀嚼食物,这实际上可能是在寻求安全而不是食物。一个正在经历性欲、求爱、完成性行为的全部过程的人,也许实际上是在寻求尊重,而不是性的满足。内省地出现在意识中的内驱力,动机行为,甚至被明确追求的目的物或结果,它们没有一个可作为人类动机生活的动力分类的坚实基础。仅靠逻辑的排除过程,最后就给我们留下主要为无意识的基本的目的或需要,以作为动机理论分类的坚实基础。” (马斯洛:《动机与人格》,许金声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5页。)

马斯洛在这里区分了“基本的目的”和“有动机的行为”,体现了他使用了所谓哲学上“奥卡姆剃刀原理”,他的天才的直觉。

  “基本需要具有不同于一般的欲望、冲动等的特征。当我们对一般的欲望、冲突、想法、意图等进行追溯的时候,总会发现它们还有另外的根源,即另外的欲望、冲动、想法、意图等。当我们不断追溯,直到最后不能够再追溯下去的时候,这个时候的欲望、冲动、想法、意图才是‘基本需要’。例如,正如马斯洛写道:“如果我们仔细审察日常生活中的普通欲望,就会发现它们至少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即,它们通常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而非目的本身。我们需要钱,目的是买一辆汽车。因为邻居有汽车而我们又不愿意感到低人一等,所以我们也需要一辆,这样我们就可以维护自尊心并且得到别人的爱和尊重。当分析一个人有意识的欲望时,我们往往发现可以追溯其根源,即追溯该人其他更基本的目的。”(见本书第一章)“这种更深入的分析有个特点,它最终总是会导致一些我们不能再追究的目标或者需要,这些需要的满足似乎本身就是目的,不必再进一步地证明或者辨析。……也就是说,动机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必须是人类的终极目的、欲望或需要的研究。” (马斯洛:《动机与人格》,许金声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5页。)

  马斯洛以买汽车为例。我们需要钱,这是一种需要。但钱只是一种手段,我们的目的是买一辆汽车。但是实际上我们已经有汽车为什么还要买?这是因为别人的汽车比我们的好,我们不愿意低人一等。这样追溯的结果是发现最终的需要实际上是自尊需要。这样,实际上最后追溯到自尊需要才是“基本需要”。

   马斯洛还论述道,从文化与日常欲望的角度来看,“基本需要”可以看成是相对于日常欲望的一个概念,它是产生日常欲望的主体因素,是更根本的东西。人的“基本需要”是一种“类本能”,是由人种遗传先天所决定的。人的“基本需要”的满足,则要取决于后天的文化条件和社会环境,它总是要表现为一定的日常欲望。人类的“基本需要”不像有意识的欲望那样个人化,区域化,其主要原因在于两种不同的文化、区域化,“其主要原因在于,两种不同的文化可能提供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式来满足某一特定的欲望。以自尊为例,在一个社会里,一个人靠成为好猎手来满足自尊,而在另外一个社会,却要靠当一个伟大的医生”。(马斯洛:《动机与人格》,许金声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6页。)

   基本需要的第二种含义:马斯洛使用“基本需要”这一概念,还有这样的含义,它是指自我实现以下的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自尊需要。这些需要之所以称为“基本需要”,是因为自我实现的“高级需要”的出现是以它们的相对满足为必要条件的,自我实现需要占优势,是在它们占优势之后。关于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自尊需要,马斯洛还有一个说法是“匮乏性需要”。所谓“匮乏性需要”,是与“成长性需要”相对的一个概念,它们的相对满足,是成长性需要出现和占优势的必要条件。成长性需要在早期就是指自我实现需要,在晚期也包括“超越性需要”。匮乏性需要和成长性需要这两种需要具有重要的区别。与在与外界的关系上,“匮乏性需要”的满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人和环境,而“成长性需要”则能够在相当程度上独立于他人和环境。在满足的效应上,“匮乏性需要”的满足主要是可以避免疾病,而“成长性需要”的满足,导致更积极的健康状态。

 

  请注意:本书,以及本书所提出的“全人需要层次论”是在第一种意义上使用“基本需要”这一概念的,即:“基本需要”是指最根本的需要。它们是构成需要层次系列的需要,在层次系列里具有优势递进的性质。基本需要具有不同于一般的欲望、冲动等的特征。

——摘自许金声新著《大我实现之路》。

究竟什么是“基本需要”?
(马斯洛 1908——1970)

究竟什么是“基本需要”?
许金声《大我实现之路》自印本封面和封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