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马斯洛 |
分类: 活出最佳状态 |
如何更客观、全面地评价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自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提出以后,一方面不断得到引用、引证、应用,一方面也不断地遭到各种各样的批评。尽管有的批评者试图提出更好更完整的需要理论,但迄今仍没有一种需要理论能够取代它的位置。可以说,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是一个已经经历了一定时间的考验、具有相当重要价值的心理学理论。
如何看待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站在不同的立场上,有不同看法。例如,从传统的实验心理学的立场,或者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立场,会认为他的理论缺乏精确性和可验证性,不是心理学,而是一种哲学。
美国心理学家雷克曼(Richard
这六条标准或者六个维度是:
1、 涵盖面(comprehensiveness)
它是指一个人格理论能够在多大范围内解释有关人的事实、现象以及有关资料。
2、 简约性(parsimony)
它是指一个人格理论应该以尽量少的概念和尽量简约的方法来解释各种不同的现象,把不必要的重复、自相矛盾减少到最低限度。
3、 精确性(precision)和可测试性(testability)
它是指一个人格理论所提出的概念具有相当的清晰度和精确度,容易测量,能够推导出新的假设。
4、 实证效度(empirical validity)
它是指一个人格理论应该在经验中得到证实。好的人格理论应该对人的行为具有预测力。
5、 实用价值(applied values)
它是指一个人格理论应该得到实际的应用,能够直接或者间接地带来一定效益。
6、 启发价值(heuristic values)
它是指一个人格理论应该具有启发性,能够激励、帮助其他理论或者观念等的产生。
(参阅美国雷克曼《人格理论》(Theories of Personality),2003年,美国。)
这六条标准或者六个维度是一个可以参考的思想方法,启示我们如何使一种理论更加完善。
如果用这六条标准来衡量,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在精确性和测试性等方面的确有明显的不足,但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他研究主题决定的。对于人的动力结构的研究,应该有与传统科学研究范式不同的标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在启发价值、实用价值、简约性、涵盖面等方面是相当突出的。相对于同一领域的其它理论,它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还可以按照以上六条标准的要求进一步改进。在这里,我仅准备就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一些重要的、但不够清晰的地方做一些探讨。为了把问题说得更清楚,我尝试运用诠释学的一些方法。
按照我国美籍台湾学者傅伟勋的说法,创造性的诠释学认为诠释可以分为五个层次。第一是“实谓”层次,即原典实际上说了什么话,为诠释得展开提供较为真实可靠的材料。第二是“意谓”层次,即原典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或它所说的意思到底是什么),通过语义澄清、脉络分析、前后文意的贯通、时代背景的考察等功夫。尽量“客观忠实地”了解并诠释原典的意思,探问其意向、意指如何。第三是“蕴谓”层次,即考究原思想家可能要说什么(或他所说的可能蕴涵的是什么)。这一层面已跳出文本本身,而进入所谓“历史意识”的领域。第四是“应谓”层次,即追究原思想家本来应当说些什么(或诠释者应当为原思想家说出什么)。到这一层面。诠释者的洞见和诠释的力度已完全穿透了原有思想结构的表层,而掘发出更为深刻的内涵,从中显现出最有诠释理据或强度的深层意蕴和根本义理。第五是“必谓”层次,即思虑原思想家现在必须说出什么(或为了解决原思想家未能完成的思想课题,诠释者现在必须践行什么)。“必谓”层次最能体现诠释学的创造。(参阅《全人心理学丛书》之《通心的理论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