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童心和信仰

(2016-06-23 20:38:28)
标签:

宗教

对话

耶稣

佛陀

分类: 活出最佳状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发起的“宗教心理学论坛”今天在太原召开了。我因在常州忙建设全人心理学基地的事情,加之从常州去太原不便,遗憾放弃。
      这次论坛的主题是“宗教与心理健康”,也是我多年关注的主题之一。我到QQ群中去看看大家的交流,发现几位学者竟然在以诗歌互相应答,气氛活跃、活泼,兴致盎然。这在我所参加过的学术会议中是少见的。我喜欢这样的氛围,也胡诌了几句凑热闹:

《赞宗教心理学论坛学者以诗歌对答》

谁言宗教只严肃?
真信处处童心通。
佛陀说法拈花笑,
耶稣钉架亦轻松。

2016,6,23

这首诗表达的是,不管你是什么信仰,只有保持一颗童心,大家就便于对话,甚至互相通心。实际上,无论是基督教、佛教、道教,乃至中国儒家哲学,都是强调“童心”的。

 我把上面的诗歌分享到另外一个群里,有网友(估计是信徒)提出了质疑。下面是我们对话:

网友S:基督徒看到最后一句估计要憋嘴了。

许金声:现在,也不尽然吧。耶稣十字架上最后一句话是“成了”。这不是说一切都放下了,也就轻松了吗?
再说,马上要升天,能不轻松?

网友S:耶稣的苦难是基本的神学命题,如果“轻松”了,救恩的严肃性被消解了。

许金声:所谓神学命题有很多,各个流派也各不相同。我理解耶稣在这里有一个过程,耶稣具有神人二重性,他在钉十字架前也仍然在经历这个过程。轻松不否定严肃性。这里说的“轻松”是指不再有任何困惑,一切都放下
了。既然这是上帝的安排,还操什么心呢?

网友S:你那个“感觉”不对。“成了”不是放下。是顺服和交托。

许金声:用词不同而已。您那样表达也好,我也认同。

网友S:不,感觉没找到。我觉得你还没进去。

许金声:没有关系,我们各自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感觉。我们看法与感觉不一样,也许对我们的人生状态有一定差异。就我来说,我觉得更有利于自己潜能的发挥,更有意义感、丰富感。至于你的看法与感觉给你带来什么?我不知道,但我祝福你。


注:按照这位网友说法,既已“顺服和交托”,不轻松又如何呢?如果还没有轻松,意味着这种“顺服和交托还不够彻底当然,钉十字架可不是好玩的事情,没有救赎的大精神,岂能够做到这种牺牲?对宗教感兴趣的朋友,您的看法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