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过年了,回家了吗?
“回啦!”
“回了。”
“回……”
我听到的回答用词大体相同,但语气、语调、音量,以及后面的情绪却不无差异。
所以,不妨问自己,回的是什么样的家呢?
是通心的家?
是麻木的家?
纠缠的家?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光强调“回家”是不够的,还应注意“觉察”、“成长”。
如果您回的是通心的家,恭喜您!
如果回的是麻木,甚至纠缠的家,也恭喜您!
为什么呢?因为,这就是您成长的空间,它意味着您还有丰富的潜能可以挖掘。也就是说,如果您的亲密关系通过心理学的方法得以改善,您将解放出多么大的心理能量!事实证明,亲密关系在很大程度上牵制甚至决定我们的生存质量。
春节,是我们觉察自己的亲密关系的好时机。
春节,提醒我们去改善亲密关系。
大概是2007年春节,我接到一个电话,那是一个学员的母亲打来的,她说:“我们家过了一个从来没有过的春节!”——她的女儿得精神分裂症有十多年,我用通心的方法对她以及家人进行调整,历时两年,终于恢复了正常。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存在,常常会使许多家人,有时候是不限于一个家庭,难以有宁静与祥和。
一个人如果有任何负面情绪,甚至心结,即使影响力没有精神分裂症那样大,也足以亲密关系受到影响。如果您平时有愤怒、怨恨、委屈、憋屈、无奈、恐惧等,它们不会自动消除,一有类似情景,就会被触发,甚至是在亲密关系中。
去年,刘德华唱《回家的路》:
回家吧,幸福!
幸福,能抱一抱父母!
您能够拥抱您的父母吗?
不知道您对这样的歌词,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您能够拥抱您的父母吗?——我说的是发自内心地想拥抱,而且拥抱了。如果还不是身口意三者统一的,都还是有点成长的空间。
当然,也并不是一定要拥抱,才说明你们的关系好。中国人的习惯于西方还是有一定差异的。中国人更含蓄。——刘德华先生是生长香港,长在香港。
不过,沟通,通心,却是不管什么文化、国度,都应该有的。
家庭的状态,简单说,大致有三种。
1、通心的家
什么是“通心”的家?
这个问题比较难回答。“通心”是一种体验,一种能量流动、互动、上升的愉悦的体验。互相看见就高兴呗,而且想沟通、分享,这种沟通、分享,互相都爱听。
2、麻木的家
什么是“麻木”的家?
这个问题最难回答。“麻木”是一种体验,一种能量凝固、僵滞,通俗说就是大家都不说话,或者话很少。但不是由于彼此心心相印,用不着多说,而是小心谨慎,小心翼翼,怕彼此触犯,伤害。
3、纠缠的家
什么是“纠缠”的家?
这个问题最好回答。它是一种不愉快的,甚至是痛苦的体验,能量的互相冲撞,拉扯、拧巴。在这种状态中,您希望回避,走开……
如果您认同有不同状态家庭的说法,又知道中国有多少个家庭,就可以评估纠缠的家庭、麻木的家庭大致有多少。
中华民族的复兴,要不要改变这些家庭的状况呢?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